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民政部門的工作職責。民政部門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始終把點子打在“民政為民”上,不斷樹立為民理念、強化為民意識、落實為民舉措、提高為民本領。
一、要在活動目的上體現“民政為民”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的創新之舉,又是推進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載體。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人民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基層組織的實踐中建功立業。這些要求與民政部門的為民職責密切相關。不論是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還是雙擁優撫安置、社會事務管理,民政工作的對象都是人民群眾。民政工作與百姓的利益最相關,民政部門是貫徹群眾路線最直接的部門。維護和保障民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民政部門的本職。履行好這個本職,實現為民務實清廉,就要切實樹立群眾思想。隻有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的特點,結合民政工作的實際,發揮行業優勢,有針對性地加強組織指導,切實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民政工作實踐中的作用,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民政事業的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才能從根本上落到實處。
二、要在活動內容上體現“民政為民”
要堅持把“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困”這一民政宗旨貫穿活動始終。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市民政部門開展了“執政能力建設”“國學知識講座”“情商和智商”等專題講座,緊緊圍繞推動民政事業發展、加強黨的建設工作及預防和懲治腐敗等問題,認真研究,破解難題,不斷提升謀劃工作的創新性。各級黨組織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民政為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為民意識。如全市加大了“一鍵通”老年人應急呼叫系統的安裝力度,完成4萬部。市軍休辦黨委開展的“關心下一代”“軍休文化進社區”等活動,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社會報》專門作了報道。市老齡辦以“讓老人幸福,促社會和諧”為主題,開展空巢老人情況實名制和居家養老狀況調查等調研活動。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出資80多萬元,幫助130名寒門學子圓了大學夢。市慈善總會發起“關愛夕陽——農村敬老院援建工程”項目,被推選到全國慈善項目成果巡回展中。實踐証明,隻有把教育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實實在在的活動內容、活動載體把“民政為民”突出體現出來,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取得扎實成效。
三、要在活動效果上體現“民政為民”
要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民政部門牢固樹立“民政為民”的思想,真正提高“民政為民”的能力。要加強班子建設,提高改善民生的領導能力。民政部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把群眾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深入群眾,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信號,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解決群眾困難﹔切實抓好熱點民生問題的解決落實,針對群眾反映的各種熱點民生問題,認真梳理歸類,研究作出決策,限期予以解決。要提升民政隊伍素質,增強服務民生的本領。民政工作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眾工作。隻有民政干部多辛苦,群眾才能少吃苦﹔隻有民政干部求實效,群眾才能得實惠。民政部門的黨員干部要把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作為看家本領,堅持熱情服務、微笑服務、主動服務、耐心服務、文明服務,做到群眾“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盡最大可能為群眾提供方便,嚴禁出現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要提高創新能力,推動民政事業發展。改革創新是民政工作的最大動力、最突出亮點。民政部門要主動適應群眾需求,在基本民生保障上增項、擴面、提標﹔在社會管理體制上精簡環節、增強自治、提高效能﹔在基層群眾民主自治上尊重主體、保障權利,逐步完善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民政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善於發現問題和預測趨勢,對存在的問題善於摸索解決辦法,掌握工作的主動權,避免停滯和落后。要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對基層和群眾的創新做法熱情對待、積極支持,即使突破了現有行政習慣,隻要是解決了突出問題和矛盾,就應當允許試、冷靜看、熱情幫,並積極主動地趨利避弊、逐步完善,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現創新效果。
(作者單位:沈陽市民政局)
(遼寧《共產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