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草柄村黨建引領新農村建設

2014年07月18日16: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草柄村地處港頭鎮區北部,村域面積1253畝,其中耕地589畝,下轄草柄、吳厝兩個自然村,戶數342戶,總人口1385人,現有黨員26名。近年來,草柄村堅持以黨建為核心,以村規民約為綱要,以土地管理為關鍵,在制度和機制上不斷健全農村民主管理監督制度,大力推進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民主管理進程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檔次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面貌不斷改觀。

人多地少、集體經濟差、村民收入低﹔地瓜飯、磚石房、泥土路,曾經是草柄人的生活和村容村貌的真實寫照。

是什麼讓草柄村發生了劇變?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2000年,在外做生意的王長勇應村民邀請回村參選村支部書記。走南闖北、在外見過世面的王長勇,回鄉看到家鄉還這麼破舊。上任之初,他就下定決心:要帶領村干部,集全村之力,徹底改變家鄉落實的面貌,讓大家也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王長勇連續兩屆被選為福清市人大代表,曾評為2012年"福建好人榜"道德模范,2013年獲評福州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草柄村發展的過程中,村黨組織就是這樣一個“火車頭”。

草柄村黨支部是福清市五星級黨支部、福清市黨建示范村,福州市創先爭優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和黨情,採取“農戶+黨支部+互助社”三位一體的黨建模式,黨支部始終處於核心地位,一方面黨支部帶領農民流轉土地300多畝,引進三友農業合作社,發展設施農業﹔另一方面,黨支部創辦、領導農民合作互助社,引導農戶參與發展現代農業,對參加互助社的農戶進行宣傳發動,組織技術培訓,最后發展互助社中的經濟能手入黨,實現黨支部建設與經濟工作的對接。

“村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草柄村以民主管理為機制。近年來,為避免村兩委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發揮村兩委尤其是黨支部在重大事項、矛盾調處等方面的核心公正作用,草柄村借鑒公司管理理念,形成了“決策執行分離”的慣例。在決策方面實行“三合一會議”制,即:黨支部定期召開由黨員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參加的“三合一”會議,村裡每一項決策都要在會議上通過,並進行公示才能生效。在事務執行上實行理事會制度,村裡每做一個項目,就由“三合一”會議民主推舉村裡的黨員代表、德高望重的村民、有專長的村民組成相應的理事會並張榜公告,項目理事會是村裡每個項目的直接管理者,負責運作各個項目,包括項目招標、原料採購、資金收付等,每一項開支都要全體理事簽字確認,而“三合一”大會則負責動態監督和審計。

村民韓光祥是建筑行業的“行家”,就成了龍湖公園項目理事會7名理事中的一員。成為理事后,他幾乎天天都在工地上監工。“我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能選我當理事,我不努力不行。”韓光祥對村裡賦予的“權力”十分珍惜。

文明新村建設有法寶

走進草柄村,最顯眼的地方都張貼了草柄村村規民約——這就是草柄村民主管理的法寶。每年初或年底,草柄村黨支部都會根據實踐需要征求民意,召開“三合一”大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針對土地、建房、計劃生育、鄉風公俗等做出一系列明文規定,並進行推廣宣教,將其作為全體村民的文明守則。村規民約以“優先比優惠更重要”為指導思想,凡是遵守村規民約的均有優先權,違反則取消優先權,讓村民算好各筆經濟賬,從而自覺遵守村規。

同時,村兩委通過將建房用地指標這一關鍵性要素與計劃生育、精神文明相挂鉤,使得村規民約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如今,村庄干淨整潔、宜居宜業,花草樹木怡人,村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也在與日俱增。村規民約中“提倡喪事從簡,不用毛巾改用白布條”、“反對喜事大操大辦,禁止分發糖食”等規定的落實,也推動了移風易俗,促進了鄉風文明。

每年農歷八月十六日草柄村團圓節,全村老少歡聚一齊參加晚宴,共享節日歡樂,凝聚鄉情親情。團圓節晚上,除了舉辦集體用餐和文藝演出外,還表彰“好媳婦”、“好兒女”、“好妯娌”以及敬業愛村的“好村民”等道德模范。草柄村第一屆道德模范的孝子黃賀樂,替父還債“信義哥”事跡被媒體宣傳后,當選2012“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第三屆福建省道德模范,並被提名為全國道德模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為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草柄村設有8人的專職治安巡邏隊、老年義務勸導隊和村警務工作理事會。近年來,全村平安家庭創建率達99%以上,從未發生任何重大刑事案件。

宜居新村拔地而起

新農村,怎麼建?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村干部統一思想,決定加強土地管理,決不能僅僅拆舊建新,要堅持規劃先行。堅決防止“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重演。

為此,草柄村採取堵疏結合的辦法,凡在規劃區內住戶要建房的,安排在歷史上形成的邊角宅基地上建房,同時將舊宅交村集體拆除,鼓勵規劃區外的舊房在改建時一戶改兩戶,節約用地。而且創造性的用“比例法”回收舊房——即從舊房析出的建房戶必須簽訂退地協議將其在舊房中的“產權”比例交回村集體,當最后一戶也析出時,則整個大舊房被收回。草柄村民隻要涉及建房,就必須對舊房回收情況進行公示,不許搞特殊。正是這看似不近人情的超前之舉,為草柄村新農村建設提檔次上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草柄村舊村改造建設正式啟動。面對困難和壓力,為確保舊村改造順利進行,草柄村黨支部提出:堅持民主公開、干部帶頭和先易后難的原則,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與此同時,村兩委干部還深入村民家中,撥通越洋電話,不厭其煩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的顧慮打消了、思想通了,全村的改造工作也順利地展開。村民理事會也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做好拆遷戶的思想工作和建設資金籌集。

群眾的理解與支持,為新村建設注入了活力。2010年龍湖公園建設一期建設正式啟動,公園內的景點景觀全部由村民自願捐資投勞建設而成,其間共拆除46棟百年舊房老屋和37座近現代民宅,拆除面積達19820平方米,實現了不佔用一分耕地和“零補償、零上訪”的奇跡。

龍湖公園總體規劃佔地面積30畝,通過拆違還綠、見縫插綠方式,廣植樹木花草,建成名貴樹木環村林蔭大道、景觀路燈大道和小公園、文化牆,包括3300平方米的燈光廣場、梅珠亭、兒童游樂設施、健身路徑和塑膠籃球場等設施,成為展示草柄形象的窗口和彰顯小城鎮風貌的人文景觀。

平日裡,依托龍湖公園配套齊全的燈光廣場、廣播音響、籃球場等,村黨支部組織村民群眾開展傳統民俗文藝活動、好歌大家唱、廣場舞蹈、體育健身等娛樂健身活動,活躍鄉村文化生活,增強安定和諧氛圍。

結語

草柄村能從過去的落后村轉變成今天的示范村,主要依靠廉潔奉公的兩委班子、樂於奉獻的黨員隊伍、抓住七寸的村規民約和決策執行分離的民主程序。經過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村民依法民主自治的良性循環,增強了村民群眾參與村務管理的熱情和信心,有力促進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這是黨的政策在農村成功實踐的典范,是傾注各級領導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是全體草柄人團結奮斗的結果。

(福建省福清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