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三”工作法凝聚振興發展正能量

2014年07月17日16: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贛州中心城區,是黨的群眾路線重要形成地之一,是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一直以來,因注重走正踐優黨的群眾路線,連續24年領跑全市經濟發展。著眼跑好傳承弘揚“紅色基因”接力棒,打造贛州經濟發展核心增長極,全面推行了“三個三”工作法,即“三送”、“三問”、“三評”,“三送”,即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村(社區、企業)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三問”,即要求黨員干部經常到基層群眾和企業職工中問需於企、問計於民、問效於己﹔“三評”,即出台硬措施開展“隨機測評”、“述德述紀述績測評”、“實績公示測評”,為全區經濟社會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一、堅持以推進“三送”工作全覆蓋常態化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著眼在改革開發前沿陣地創建“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示范窗口,自2010年開始,組織全區區鎮干部深入農村、社區、企業,持續開展“三送”工作,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直接聯系方法上主要是“三聯系”,即挂點聯系、分片聯系、下派干部常駐聯系,要求區直(駐區)單位各挂點1個以上村(社區、企業),機關干部各聯系5戶以上重點戶,鎮(街)干部每人分片聯系2—3個村民小組(社區、企業)的群眾或職工,下派沒有基層經歷、長期脫離農村或准備提拔重用的干部常駐村(社區、企業),每人聯系20戶以上群眾或職工,推動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服務群眾內容上重點是“五促進”,即:促進創業致富,幫助發展致富產業,提高創業致富水平﹔促進環境提升,加強基層環境整治,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促進民生改善,抓好扶貧開發,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和諧,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妥善化解信訪問題﹔促進基層黨建,推進基層組織“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五服務”水平。在常態推進上狠抓了“四建立”,即建立“96333群信通”綜合服務平台,24小時受理群眾訴求、反饋辦理結果﹔建立干部“月聯系”、“季走訪”制度,張貼“聯系牌”、發放“連心冊”,記好“民情日記”、建好“民情台賬”、辦好民生實事﹔建立村鎮區三級聯動解決群眾問題制度,能自行解決的自行解決,不能解決的逐級上報聯動解決﹔建立督查考核制度,組建專門督查組,經常性開展明察暗訪,及時點名通報有關情況。

二、堅持以經常“三問”凝聚基層群眾和企業職工的智慧力量。著眼推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成為一種習慣,自2012年開始,結合領導干部“民情家訪”、“五訪納諫”等工作開展,對企業重點推動“問需於企”經常化,經常深入當前所面臨困難較多、上下游產業鏈不長、技術及制度創新水平較高或規模屬於小微型的企業,注重以在建、落地、引進的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為對象,經常開展企業走訪、企業家座談、企業職工見面會等活動,了解企業在立項、落地、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開出企業面臨困難問題清單,建立“企業需求”台賬,推行限時銷號制度。在鎮村重點推動“問計於民”經常化,在“五必訪”、“三必談”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深入基礎條件差、矛盾問題多、工作薄弱、艱苦偏遠的村(社區),挑選有困難、想法多、意見大的群眾溝通交流,了解政策措施推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征求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及抓好執行落實的意見建議,請教做好征地拆遷、農業產業化、產城融合、危舊土坯房改造、全面深化改革等工作的“金點子”,邀請基層群眾和企業職工常到部門單位做客。在機關重點強化“問效於己”經常化,以“眼睛向下、工作高效、服務優質、滿意度高”為鏡子,常照常查自身存在的“四風”方面問題,列出部門單位及個人整改動態台賬,推動“日三省其身”見人見物見行動﹔以焦裕祿、龔全珍等先進人物及區內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為標尺,每天問“自己干了什麼?干得怎麼樣?同先進的差距有多大?該怎樣努力?”推動學習先進、趕超先進成為責任、成為義務。

三、堅持以抓實“三評”倒逼黨員干部始終如一走好群眾路線。著眼讓黨員干部始終堅守“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理念,堅持以“測評”檢驗、激勵、倒逼,把黨員干部的各項工作和所作實績置於群眾監督之下。對日常工作開展“隨機測評”,利用“雲計算”平台,在區鎮單位辦事窗口前、各辦公室門旁安裝“群眾滿意度測評器”終端,張貼“請您對我的工作進行如實評價”提醒牌,紀檢監察及黨群部門每周匯總情況,分單位、個人兩個層面排名通報,連續3次通報為“差”的單位和個人扣除風險考核獎金。對重點工作開展“述德述紀述績測評”,如對征地拆遷工作,每次階段征遷任務完成后,即召開由所涉所有征遷戶、相關黨員干部代表參加的“述德述紀述績”大會,並請參會人員在每名干部述后即給予評價,明確群眾滿意度達90%為合格,低於90%的要向所在項目指揮部寫出書面說明,低於60%的將安排黨政領導誡勉談話。對全年工作開展“實績公示測評”,年終每名干部需寫出年度工作實績報告,逐級上報審閱后,在贛州開發區黨務公開網、贛州開發區政務網、贛州開發區通訊等媒體公示,聯系了村(社區、企業)和群眾的,還需在所聯系村(社區、企業)顯眼處及群眾居住較集中區域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群眾可通過點擊“網絡評分”、打區鎮干部“實績評價電話”、寫信等方式予以反饋,明確凡被群眾舉報實績有水分的,在評先評優、提拔重用等方面“一票否決”,凡滿意度低於80%的要求向黨委寫出檢討,並安排干部結對幫帶。

通過持續推行“三個三”工作法,“蘇區干部好作風”成為新時期的群眾口碑,廣大群眾和企業職工通過送錦旗、寫感謝信、放鞭炮等方式表達對黨委政府的感激之情,干群一心,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速提質提效。一是成為了贛州經濟發展龍頭區。設立了江西首個綜合保稅區,獲批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准化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園區循環化改造成功列為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三字頭”以上增長,不但領先全市,更在全市經濟總額中佔越來越大的份額。二是成為了贛州產城融合示范區。“五縱七橫”路網框架得以構建,公共交通日趨完善,物流、金融等服務業加速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健康,城市日常管理日益智能化,樓棟面積產出率、土地增值貢獻率、干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升。三是成為了贛州開放創新先行區。工信部、公安部、國資委積極對口支援,區內產業培植、招商引資、投資融資、科技創新、便捷服務等制度建設水平日漸提升,“贛台會”、“央企入贛”、“光彩事業贛州行”等正成為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央企、世界500強、國內200強發展戰略規劃的有機銜接的重要平台。四是成為了贛州和諧秀美模范區。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設,土坯房改造提速,群眾的安居夢逐日實現。技能培訓、企村對接、創業扶持等提升了群眾創新創業成功率。社會組織、群眾組織等加快組建提升了基層現代社會治理水平。1個省級和19個市級扶持貧困村扶貧開發加快推進,25個統籌城鄉發展示范點引領新的發展,潭東鎮龍井村被農業部列為全國“美麗鄉村”首批創建試點。

通過持續推行“三個三”工作法,在讓群眾得到實惠、干部受到鍛煉、經濟加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的同時,獲得的啟示極為深刻,即走正踐優群眾路線,重在做到“四個必須”:一是必須始終堅持“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把群眾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經常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察民情、聽民聲、辦民事。隻有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不會跑偏、不會走樣。二是必須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群眾”成為作決策、抓落實、終評判的核心,謙虛當學生、做公仆,眼睛朝下、真抓實干、創先爭優。隻有這樣,黨的利益、國家利益、群眾利益才能有機融合,互促三贏。三是必須始終堅持傳承弘揚“紅色基因”。引導黨員干部緊扣“三嚴三實”要求,把自小熟悉的英雄面孔喚醒,把那些曾經困惑的問號拉直,努力改正不足,積極爭創一流,始終做到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有氣節。四是必須始終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認識上再緊一扣,要求上再嚴一格,能力上再提一檔,作風上再實一步,持之以恆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之以恆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深入一線指導工作,深入一線發現問題,深入一線解決矛盾,深入一線保障發展。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