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河北興隆:“三問三解三改”以實際行動回應百姓期盼

2014年07月17日13: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謝謝!太謝謝了!”今年43歲的韓志太在一次車禍中重傷。腿部的鋼板因無錢二次手術而不能取出,喪失了勞動能力﹔辦理低保又因其名下有一輛“小破鬆花江”而受阻。家中76歲聾啞老母無人照料,生活難以為繼。“這要是在從前,累死我也辦不了,如今干部竟找上了門。”

河北省興隆縣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以焦裕祿精神為指引, 瞄准“四風”問題, 按照“三嚴三實”要求,以“三問三解三改”(問期盼、問困難、問辦法﹔解民急、解民怨、解民難﹔專項整治抓整改、上下聯動抓整改、正風肅紀抓整改)為載體,在融入群眾中聽意見、在換位思考中找差距,讓群眾感受到干部作風的轉變、實際問題的解決。立行立改、立行望遠,干部用汗水以實際行動回應百姓期盼。

“三問”:問題、方法從群眾中來,決策、實惠到群眾中去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征地愁壞干部的腦瓜子”。

在農村,征佔地真的有那麼難嗎?六道河鎮黨委書記李春鵬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實施承德建龍特鋼有限公司有機蔬菜基地417畝土地租賃項目中,六道河鎮黨委、政府沒有“開鋤就耪”,而是第一步組織鎮村干部深入到群眾中去,講清項目的來龍去脈,和群眾商討“如果企業要租賃土地,同不同意?多少租金合適?”大多數群眾認為每畝1200-1300元比較合適﹔企業則認為種地收益也不過每畝600-700元,最后協商敲定為每畝每年1300元。

第二步組織抱有等待觀望懷疑態度的群眾去北京延慶有機蔬菜基地參觀,“看看人家那裡的菜賣多少錢?問問打工者的工資可掙多少錢?租金+打工工資,土地收益比自己種地合適不合適?”

第三步入重點戶,再次聽聽群眾還有什麼訴求,“有沒有因為別的事和鎮村壓著氣、憋著勁兒、扛著事兒”。李春鵬介紹,在此過程中共調處遺留矛盾糾紛100余件。並把群眾的訴求一一體現在“土地流轉合同”中。最后群眾一次性簽字同意率達82%。

“帶著問題,放下身段,融入群眾,問問群眾怎麼辦好。”李春鵬說,“別把群眾看扁了,要學會尊重群眾,群眾中蘊藏著無盡的智慧,這絕不是句台面話。”

“以公仆情懷問期盼、以擔當面對問困難、以學生身份問辦法”。興隆縣組織千名干部進村入戶專題問、結合具體工作細細問。通過“三問”,對梳理匯總出來的5大類39項問題,確定了正風肅紀、還利於民等10個專項行動,並實行“清單式”管理,逐個“擊破”、實時銷號、改后公示,讓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早顯現,讓群眾早滿意。

“三解”:讓群眾感受到干部作風的轉變、實際問題的解決

在六道河鎮二道河村我們見到了韓志太,他的低保問題解決了,鎮村還籌資2萬余元為他做了二次手術取出了腿部的鋼板,如今已能下地活動了。他表示,“過一段兒,就可參加勞動自食其力了。”

在興隆縣,像韓志太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周家庄村村民陳志生得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媳婦剪枝時從樹上掉下來摔成骨折。村黨支部得知此事后,組織黨員為他家剪了枝、種上了地。村裡婦女們自發輪班為這兩口子一日三餐送了3個月的飯。幾天前,村支書李德林在村裡施工時不慎腰部被鋼管砸傷,陳志生媳婦聽說后,把自家僅有的3個鴨子下的20多個鴨蛋送來,硬是塞給了他。

“半夜誰家有個病人,我開上我的‘舊面包’就走。”李德林說,與群眾建立起深厚感情,以后什麼工作都好辦。今年村裡修了1200米水渠,佔地佔樹群眾一分未提。在他看來,群眾工作非常容易,隻不過“平日半路遇到群眾捎個腳兒,誰家有個天災病業的伸個手,有個大事小情的幫個忙。”李德林介紹,村民謝永剛今年40歲才娶上媳婦,從沒有出過門的他,根本不知道入戶口應如何辦理,像這類群眾的事統統由村裡包了下來。

在地處燕山深處的大杖子鄉,全鄉20個村,全部為省級貧困村。鄉黨委、政府緊緊扭住興隆縣作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縣的機遇,認真分析貧窮原因,和群眾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思路,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出了一條“大戶帶動、貧困戶入股、政府支持”的產業扶貧發展新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誰來種地”、“怎麼增收”的問題。

北營房鎮上窩鋪村自2012年開始群眾赴省進京上訪不斷,民怨很深。“從我和縣長做起、從縣委常委做起,帶頭包亂村、包最難的項目。”縣委書記崔立新說“我倒要看看,到底都有什麼事。有‘病’給群眾一個交代﹔沒‘病’還村干部一個清白。”帶著工作組駐村,一個事一個事的捋。

“三改”:立行立改、立行望遠,贏得民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項“民心工程”,重在“行”、重在“改”、重在贏得民心。

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是推動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興隆縣以“四清四化”為重點,派駐915名干部長年包村,要求干部“農村面貌不改善不出村、群眾不滿意不出村”。

興隆縣是京津周邊最大的一塊綠地。森林覆蓋率華北最高達65.76%,為了維護好這塊青山綠水,在工業項目方面,“不研究引進什麼項目,研究控制什麼項目”,對冒黑煙、冒黑水、冒毒氣,危害群眾的項目堅決說“不”。

近兩年,興隆縣因公路、鐵路拆遷“犯事”的案子高發。針對全縣普遍存在的村務公開、村財鄉管制度流於形式,村委會公章管理使用不規范,村干部手拿公章亂簽協議,最后留下一堆麻煩的現狀,縣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強農村“三資”規定》、《村務管理若干規定》。從制度層面加以規范,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農村干部管理科學化水平。

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不干事、“窩裡訌”,是造成群眾不滿引起上訪的又一主因。縣委對摸排出來的31個基層黨組織派駐整頓轉化工作組,組長由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擔任。縣財政拿出100萬元專項資金給予支持。

針對當前少數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弱化,但並未明顯違反黨紀國法,難以從法律、黨紀等方面進行有效約束,盡管群眾意見較大,由於缺乏有效處置手段,問題難以得到解決的現狀。興隆縣積極探索不合格黨員退出機制,梳理出求仙算命看風水、參與上訪、阻撓政府工作等10條不合格黨員的具體表現, 打開了不合格黨員“出口”通道。受到群眾好評。

農村低保不透明、少數人說了算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全縣實施了“陽光低保聽証會”制度。聽証會評議成員由村民代表、黨員代表、低保戶代表、縣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組成。把申請人的家庭情況、經濟收入等放在“陽光下”晒一晒,現場質詢、評議、表決。

信訪積案化解是塊硬骨頭。全縣對排查出的24件信訪積案進行合力攻堅,採取一名包案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一份會議紀要、一套疏導措施的辦法,直至息訴罷訪。

如今,興隆縣人均擁有果樹200多株,農民人均林果收入突破30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成為全國著名的“山楂之鄉”、“板栗之鄉”。現已建成國家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3A級景區3個、國家2A級景區2個。相關從業人員達3.5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3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建設項目71項,總投資403.19億元。對全縣102個重點村實施“十五件實事”,完成投資9484.26萬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已初步顯現。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