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山西大同:“三四五”工作法力促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常態化

2014年07月17日13: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

去年以來,大同市針對社區黨建基礎薄弱、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機關在職黨員八小時外作用難發揮、行為難監督等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了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服務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群眾、服務困難群體,奉獻在社區的在職黨員進社區“三亮三服務一奉獻”活動。在推進過程中,圍繞“咋服務、服務啥、服務好”,探索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在職黨員進社區為群眾服務的工作制度體系,形成了“三步驟、四模式、五評議”的“三四五”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的難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使居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受到了群眾普遍歡迎和黨員干部一致認可。

【做法】

一、圍繞“咋服務”,“三步驟”把在職黨員有效地組織起來

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后,最擔心的問題是一涌而進,面上熱熱鬧鬧,然后一哄而散,實際無聲無息。為此,大同市分“三步驟”組織:第一步是分別建檔亮身份。單位黨組織為每一名在職黨員發放報到卡,建立個性化檔案,對在職黨員報到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同時,街道社區也建立個性化檔案,對持卡報到的每一名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職業特點、專業特長和服務意向等信息,細致全面地進行收集、整理、歸檔,並按照報到的住址將其分配到網格中,實現與網格長、樓院黨支部書記、樓長的信息對接,通過公示牌向群眾亮明黨員身份,公開單位、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第二步是分類設崗亮承諾。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個人特長和社區居民群眾的實際需求,認真篩選、梳理、劃分、制定服務項目,以政策宣傳、環境衛生、扶貧幫困等10大類服務崗位為主,因需設崗、因事設崗、因能設崗,以菜單形式呈現給在職黨員,社區組織在職黨員根據個人特長選崗、認崗,通過公示欄把黨員承諾、服務事項、辦結時限進行公開。第三步是分團活動亮業績。按照服務就近、行業相近、興趣相投的原則,對在職黨員進行分團建組,由各團、組成員自主推薦產生團、組長,提高活動組織化程度。社區建立活動台賬,記錄服務時間、服務人員、服務內容、群眾評價等,及時通過社區公示欄等方式公示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活動情況,亮出服務業績,展現在職黨員風採。

二、圍繞“服務啥”,“四模式”把社區活動有效地開展起來

黨員組織起來后,“黨員不知道進社區干什麼、社區不知道該讓黨員干什麼、單位不知道能為社區干什麼、群眾不知道黨員能幫自己干什麼”,成為急需面對和解決的難題。如何真正讓平時習慣於坐辦公室的黨員融入群眾,服務融入民生,大同市推行“結對式”、“菜單式”、“拉手式”、“組團式”服務“四模式”,找到了在職黨員進社區直面基層問題、直接服務群眾的融合點。

一是“結對式”服務社區建設。推行市、縣(區)直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服務模式,以“一對一”的結對方式,建立共駐共建聯動新機制,把單位優勢和社區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六聯六共”,即思想工作聯做,共育文明市民﹔社會治安聯防,共建安民環境﹔公益事業聯辦,共興社區服務﹔環境衛生聯搞,共建優美社區﹔文體活動聯誼,共倡文明新風﹔黨建工作聯創,共促社區和諧,推動黨建資源、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統籌集約使用,開展進社區送服務活動,協助社區黨組織解決社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單位和社區之間,搭建起直接聯系的為民服務平台。

二是“菜單式”服務居民群眾。推行“群眾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通過組團走訪、黨代表工作室、樓(院)黨員工作站、同城智慧黨建網、QQ群、短信平台等路徑,收集群眾建議意見,建立《民情走訪台賬》、《群眾訴求台賬》和《訴求反饋台賬》,將群眾的需求和反應的問題細化、量化、具體化,編制愛心認領、義務勞動、信息咨詢、矛盾調處等服務項目,形成“需求清單”﹔社區結合在職黨員業務知識、專業特長、服務時間、可提供的資源等情況,把服務項目派給服務團組或黨員個人,形成“任務清單”﹔黨員根據職業特點和興趣特長,採取主動接單和自主認領服務項目等方式,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服務,形成“服務清單”,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三是“拉手式”服務困難群體。推行“便民事項代辦、社情民意代言、矛盾糾紛代處、服務需求代管、焦點問題代訪”的“五代”服務模式,重點圍繞助老、助學、助孤、助殘、助貧,按照“五個一”要求,每名黨員援助一戶困難家庭、結成一個就業創業幫扶對子、聯系一名社情民意信息員、每季度至少參加一次黨員志願者服務、一年參加一次組織生活會,開展有針對性的“一對一”幫扶,為弱勢群體提供“拉手式”服務,讓黨員的“服務之手”和群眾的“需求之手”看得見、拉得上、握得住,涌現出“空巢管家”、電子“民情圖”、“愛心幫幫隊”等一批黨員服務品牌,增強了在職黨員的服務力。

四是“組團式”奉獻在社區。推行“組團式”服務模式,按照便於自我管理、便於開展活動、便於在職黨員發揮特長的原則,將在職黨員按認領崗位分團建組,每季度到責任區普遍開展一次組團走訪,近距離了解掌握困難居民群眾訴求,對於黨員個人無力完成或者不便由黨員個人完成的服務項目,開展經常性的團隊化服務,促進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多樣化、專業化和實效性,提升服務能力。如城區南關街道按照司法、教育、醫療、市政、金融等系統將所有在職黨員劃分為12個志願服務群體,再根據社區情況及黨員所在單位性質,結合駐街單位、聯點單位結對共建等情況,組建成60個志願服務團。

三、圍繞“服務好”,“五評議”把約束機制有效地建立起來

“我來報到,但是我沒時間。”許多黨員進社區就撂下這麼一句話,社區工作人員也隻能是配合登記填表完事。對於社區工作人員而言,來的黨員都是“各路神仙”,得罪不起,就更談不上約束管理了。為此,大同市探索建立了“黨員自評、領導點評、群眾測評、社區參評、組織考評”的“五評議”機制,通過多層面監督、多元化評議,擴大群眾對黨員干部服務成效的評判權,有效保障在職黨員到社區為群眾服務變“闖關”為“常態”。

一是黨員自評。針對部分在職黨員對到社區報到工作認識不到位、報到不積極、對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安排敷衍應付、不積極配合工作、不參加社區組織的有關活動等問題,要求在職黨員每半年將參加社區活動和履行承諾情況,向社區提供書面述職報告,並在積極反省、深刻剖析的基礎上,通過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等方式方法開展自評和互評,查找存在問題,明確改進措施,進一步增強在職黨員自我管理、自願服務意識,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二是領導點評。建立月通報、月約談等10項制度,每月對通報排名靠后的縣區及單位“一把手”進行約談,排名首次靠后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部務委員進行約談,第二次由市委組織部長進行約談,第三次由市委書記進行約談。各單位領導也定期召開機關黨員評議會,聽取黨員參加社區活動情況,結合社區表現反饋,對黨員在社區服務情況適時進行研判、點評,對反映不好的黨員及時給予批評和幫助,對不到社區報到、參加活動的在職黨員,年終評議為不合格。

三是群眾測評。社區黨組織每半年組織業委會、居民代表、服務對象通過居民代表評議、走訪群眾評議、問卷調查評議等多元化評議方式,由群眾對在職黨員的服務作評價、提意見,評議結果及時在社區內公布,並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

四是社區參評。推行黨員社區表現記實制度,社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參與“三亮三服務一奉獻”活動情況進行日常“百分制”積分量化考評,衡量在職黨員進社區履職的綜合表現,每半年進行一次統計匯總,年底按積分高低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和差四個檔次,實行“五星級”考核,開展“身邊最美在職黨員”評選,結果定期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並作為單位年度評先選優、績效考核、后備干部推薦的重要依據,有效激發在職黨員服務社區的內在動力。

五是組織考評。把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群眾情況,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專項述職內容,在“七一”表彰、黨員民主評議、預備黨員轉正、優秀黨員評選、干部任用考察時延伸到社區,街道社區如出具被考察的黨員干部沒有服務社區群眾的書面評價,就對其一票否決。同時,先后分4批選派新提任的69名副處級干部、從市、區直機關選拔148名“第一書記”、主任助理到社區挂職服務,抽調專人組成督導組,對市直單位在職黨員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督查,對單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員必查,普通黨員按20%比例進行抽查,促進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成效】

隨著“三亮三服務一奉獻”活動的深入推進,“三四五”工作法既讓在職黨員融入到群眾中、發揮黨員的“全天候”作用,也破解了在職黨員“八小時外”的管理監督難題。中組部調研組考察后給予高度評價,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等省領導聽取匯報后予以充分肯定,並在大同召開了全省現場推進會。《人民日報》在頭版介紹了經驗做法,《中國組織人事報》、《組織人事報》以整版篇幅聚焦大同,圖文並茂,進行了深度報道。

思考“三四五”工作法的成效,主要表現有四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小的變大了。通過為群眾辦一些實實在在的小事實事,完成居民的“微心願”,解決了干群聯系的大問題,在職黨員的小舉動發揮了黨群連心的大作用,讓群眾切實體會到了黨和政府對百姓的關心,看到了各級黨組織履行為民服務宗旨的決心,也凝聚了全市人民“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力量。二是虛的變實了。通過建立剛性制度要求,在職黨員能夠真正沉下身子,扑在社區,共商區域黨建之事、共解區域群眾之難、共創區域和諧之街、共享區域資源之優,帶著真感情實打實地幫助群眾解決了許許多多實際問題。三是遠的拉近了。一方面把各單位開展活動情況納入單位黨組織抓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體系,另一方面延伸干部“八小時外”考察鏈,黨員聯系群眾服務工作的成效由百姓來評判,干沒干事群眾簽字才說了算,形成了制度趕著黨員跑、黨員圍著群眾轉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在職黨員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服務,經常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四是暗的變明了。通過“三亮三服務一奉獻”活動,群眾有難題黨員幫助辦、及時辦,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及時宣傳到家門口,幫助下崗群眾再上崗,幫助困難家庭渡難關,幫助白領階層解壓力,幫助居民群眾增收入,使各項惠民政策能夠公開、透明,真正落實到群眾。

【探討】

“三四五”工作法以制度為保障,以服務為根本,以結對幫扶為載體,以群眾滿意為標准,以辦實事、見實效為目標,順應了新時期群眾的新期盼,找准了密切黨群關系的切入點。探尋“三四五”工作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啟示:

一是深化黨員認識,聚集同頻共振合力。在職黨員到社區服務群眾,黨員是關鍵,必須把引導在職黨員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和理念作為進社區開展服務群眾工作的立足點,把增強在職黨員解決實際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作為進社區開展服務群眾工作的著力點,從對在職黨員“大水漫灌”的集中培訓到“毛毛細雨”的日常教育,從黨的宗旨觀的培養到“一把手”約談機制的建立,從特權思想的轉變到服務基層意識的樹立,使在職黨員認識到進社區不僅要身體“上線”,心更得“在線”,推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是優化資源整合,凸顯區域黨建成效。現在的社區承擔著繁瑣的政務職能,如果還要“分門別類”地接洽不同時間段、不同服務意願的成百上千的黨員,無疑是一個大負擔。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共建單位黨組織為基礎、轄區內全體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使黨建運作方式由各自為戰的“封閉式”向區域化的“開放式”大黨建轉變,在職黨員進小區服務的各項工作,由團組全權負責,借助鄰裡家屬關系獲得有效關注和支持,不給小區增加工作負擔,形成時間和行動上的協調一致,可以集中分散力量,解決部分突出問題,實現倡導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的初衷,取得社區群眾真正受益的良好效果。

三是強化延伸管理,增強黨員自律意識。對黨員的服務行為開展考評外,還應加強黨員服務過程管理,構建黨員“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新機制,使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八小時以外”能夠受到社區黨組織以及居民的監督和管理,遏制在職黨員“八小時內”表現中規中矩、合乎標准,“八小時外”表現隨意、表裡不一的現象,激發黨員內在動力,促進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