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實施“走村串戶”工作法唱響為民服務主旋律

——江蘇豐縣梁寨經驗的探索與啟示

2014年07月17日10: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豐縣梁寨鎮積極探索基層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新途徑,全力推行“走村串戶”工作法,通過網聯萬戶、電子建檔、卡系民心、日記民情、流動便民等便民舉措,讓干部在一線鍛煉、感情在一線培養、問題在一線解決,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升了干部服務能力、推進了村級經濟整體發展,收到了干部接地氣、群眾紓怨氣、社會揚正氣的良好效果。

一、背景和目的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豐縣梁寨鎮積極探索基層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新途徑,將傳統工作方法與網格化管理、建立電子信息平台等新的科技手段有效嫁接,將做好群眾工作與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有機銜接,結合全縣開展的“有情有義駐基層、連心富民達小康”活動,全力推行 “四個一” 走村串戶工作法,通過卡系民心、日記民情、流動便民、電子建檔等便民舉措,聽民聲、解民憂、幫民富,實現群眾訴求得到落實,干群關系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二、思路和舉措

一卡:民情連心卡。統一印制“連心卡”,正面印有黨員干部姓名、手機號和聯系點,發放到所有村民手中。群眾遇到任何問題和困難,都可以隨時撥打電話咨詢求助。接到孤寡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家庭和老弱病殘的求助電話,駐村干部就會主動上門服務。一張卡片承載黨委政府向群眾做出的庄嚴承諾,干部拿在手裡感到責任沉甸甸,群眾拿在手裡覺得心裡熱乎乎,成為黨群、干群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一記:民情日記本。黨員干部隨身帶著民情日記本,記錄走訪農戶的家庭基本情況、面臨的困難和幫扶辦法、對全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走訪結束后,及時撰寫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對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形成調研報告。截至目前,該鎮駐村干部共撰寫民情日記、心得體會10000多篇,匯集群眾建言獻策896條,形成調研報告248篇,較好地掌握了群眾生活中的困難,增強了幫扶群眾的針對性,促進了黨委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一車:流動便民服務車。整合全鎮服務資源,抽調司法、民政、勞保、農技等工作人員,開通流動便民服務車,通過定點巡回服務、錯時提供服務、集市集中服務,方便群眾辦事。流動服務車開通以來,該鎮為群眾現場辦理便民服務290余件,發放社保、醫療、計生、實用技術等宣傳資料2.5萬余張,開展各類技術輔導320余次,發放支農貸款160余萬元、各類救助2.8萬余元,辦理一卡通260張,流動便民服務使過去的“群眾圍著政府轉”轉變為“政府圍著群眾轉”,大幅提升了政府的服務效能。

一網:網絡平台。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鎮日常管理工作,在全省鄉鎮率先籌建民情信息動態管理服務系統,具備數據管理、工作跟蹤、網絡傳輸、監督評估四大功能。系統投入運行后,可以全面了解居民的基本情況,及時檢查機關干部的工作進展,客觀評估走訪工作的成效,為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管理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礎。

三、初步成效

“四個一”走村串戶工作法推行以來,梁寨鎮黨員干部深受教育,黨員意識得到加強,黨性修養得到提升,群眾觀念得到增強,干事創業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有力促進了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的轉變。

1.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基層群眾信訪不信法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群眾相信“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矛盾就到鎮裡上訪。粱寨鎮機關處理群眾上訪問題的傳統做法是被動應對,坐堂行醫,不僅鎮裡正常的工作節奏時常被打亂,甚至影響到全鎮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鎮黨委書記王磊調研發現,群眾上訪反映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不了解政策法規、溝通不暢、相互誤解造成的。鎮黨委注定變被動為主動,組織機關干部帶著責任下去、迎著矛盾上去,走村串戶,深入做好群眾工作,了解群眾訴求,化解群眾矛盾,解決群眾問題。群眾訴求暢通了,情況問題說明了,政策法規說透了,一些長期積累下來的疑難雜症和信訪積案被一個個解決,多年來困擾基層的群眾上訪難題就這樣被破解了。

2.變群眾找我辦事為我主動為群眾辦事。長期以來,鎮機關干部與群眾主動聯系較少,群眾與干部也不熟悉。群眾到鎮裡辦事,不知道找誰,更不了解辦事程序,辦事難的現象普遍存在。梁寨鎮黨委組織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農戶家庭、來到群眾中間,主動幫扶,下沉服務,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群眾等待“零時間”、群眾辦事“零障礙”。現在,全鎮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顯著增強,隻要接到群眾電話,都會在第一時間內應答,能解決的及時解決,解決的不了的,主動協調幫助解決,真正做到了群眾困難有人幫,疑慮有人解、事情有人辦。

3.變扑明火為消暗火。隨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多樣化趨勢,傳統的化解方法是在矛盾公開顯現、甚至激化后黨委政府才介入調處,這種事后處理的方式雖然起到滅火的作用,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梁寨鎮創新社會管理方式,組織機關干部深入群眾,靠近源頭排查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了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有效防止了矛盾計劃,促進了鄰裡和諧、家庭和美、社會和諧。截至目前,全鎮共排查出社會矛盾121件,介入處理121件,調處成功93件﹔梳理問題1285個,解決問題1058個,不僅解決了一些陳疴頑疾,而且使許多矛盾在爆發之前就化解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問題不遺留、矛盾不上交”。

4.變一崗單責為一崗多責。基層行政機構工作崗位是根據經濟社會管理需要設立的,工作人員履行各自職責、做好份內之事是一貫做法。梁寨鎮黨委根據工作需要,在保持原有崗位職責的前提下,實行包挂責任制,組織機關干部包村駐片,承擔更多的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發展經濟等責任,主動參與包挂、走訪活動,在轉變作風、改進服務的同時,把群眾期盼作為努力方向,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形成了全鎮機關人人謀發展、個個做貢獻的強大合力。經過全鎮干群的共同努力,粱寨鎮70項重點工程穩步推進,14項工程順利完工,鎮村建設取得重大成果,全鎮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被列入全市30個重點中心鎮。

三、幾點啟示

1.隻有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做群眾的貼心人。對群眾的態度既是黨員干部“三觀”的體現,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梁寨鎮重視培養廣大黨員干部的百姓情懷,通過實施走村串戶工作法,在全鎮大興親民為民之風。全鎮黨員干部把群眾當做親人,站在群眾角度考慮問題,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2.隻有與群眾面對面接觸,才能真正體察民情,把為民辦實事辦好辦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改變坐在辦公室學文件、聽匯報、看材料的工作習慣,走出機關、走向基層、走近群眾,放下“架子”、抹開“面子”、扑下“身子”,與群眾面對面交流、點對點聯系,和群眾拉家常、交朋友,讓群眾在遇到困難和困惑的時候,想得起干部,找得到干部,靠得住干部。梁寨的實踐証明,隻有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體會民生疾苦,才能發自內心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好事、解難事,使密切聯系群眾落到實處。

3.隻有集中民意,才能凝心聚力,使黨委政府決策得當並落實到位。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加快發展步伐,黨委政府必須拜群眾為師,把尊重民意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各項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發展實際、更加貼近群眾的需要。隻有群眾的意願得到尊重、群眾的利益得到維護,才能增強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賴,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干群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4.隻有創新群眾工作方法,並使之制度化長效化,才能使黨委政府工作植根群眾扎根基層。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必須在繼承傳統方法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把握群眾工作新特點和新規律,創新思路,豐富形式,充實內容,不斷提升群眾工作的科學化水平。要著眼於群眾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反復性,科學規劃,統籌協調,重點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聯系群眾、組織管理、目標考核等一系列制度,確保群眾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使黨的群眾工作常做常新、充滿生機和活力。

走村串戶工作法推行以來,《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人民論壇》等國家級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深度報道和宣傳推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