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農村支部“一加三” 固本強基惠民生

——山東省章丘市創新推進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2014年07月17日10: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深入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效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山東省章丘市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梳理出的農村基層黨建與農村經濟發展“兩張皮”的問題,從解決“有錢服務”、“有人服務”入手,推行以“支部+合作社、支部+服務隊、支部+便民超市”為主要內容的“一加三”固本強基惠民工作,通過黨支部的組織優勢、服務優勢和市場主體的經營優勢的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益、群眾得實惠”的多贏之路。

“支部+合作社”: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新形勢,把黨支部領導服務融入其中,促進黨員干部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中發揮作用。一方面,村黨支部全程參與指導合作社創建。市裡出台鼓勵村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的意見,引導村黨支部牽頭把黨員骨干、專業大戶組織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對村黨支部發揮作用明顯的合作社由市財政給予1萬元獎補。村黨支部通過資金參股、服務管理參股、資產租賃等形式參與合作社建設,並以合同形式規范收益分配,理順農村黨支部與合作社的關系。另一方面,村黨支部全程服務合作社運營。堅持引導不強迫、服務不干預、支持不包辦,做到哪裡有生產需求、哪裡就有黨組織的服務。針對合作社生產技術需求,村黨支部利用村級遠教站點,提供對社員的集中培訓服務﹔針對了解惠農政策信息不及時問題,村黨支部把市鎮傳達的政策信息及時提供給合作社並全程跟蹤服務﹔針對產品銷售難等問題,鎮村聯合舉辦種植狀元評選、特色農事節慶等活動,幫助合作社推進市場營銷、擴大社會影響。

“支部+合作社”,使村黨支部在帶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同時,通過提供生產、經營、銷售的“組團化”服務實現集體增收。兩年來,新發展村支部主導下的農民合作社389家,有23.7萬畝土地集中到合作社,帶動農戶近20萬戶。相公庄鎮小康村支部針對該村金銀花合作社拓展產業規模的需求,積極為其提供政策、種植品種、種植技術培訓等服務,並組織入社黨員每人負責一個種植品種、一片種植區域,為群眾提供從種植到收獲全程指導服務,兩年建起2000畝都市農業示范園,農產品由單一金銀花種植發展到25種蔬菜果品,每畝土地增收1.8萬元,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體收入230萬元。

“支部+服務隊”:搭建社會化服務平台促進互助利民。“如何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家裡的地怎麼種”等問題,是近幾年農村群眾特別關心的問題。為滿足群眾需求,章丘市發揮村黨組織協調服務作用,按照公益性和經營性相結合的原則,為群眾提供“有償、微利”的專業化、標准化生產生活服務。一是成立勞務服務隊提供就業服務。村黨支部組織村干部、外出經商人員等組成勞務服務隊,為群眾提供“組團式”中介服務、為企業提供“訂單式”用工服務,確保農民有事干、有錢賺。雙山街道三澗溪村成立勞務服務隊,實行統一聯系用工單位、統一組織崗前培訓、統一簽訂用工合同,全村80%的村民得到妥善安置,年紀大的也有了衛生保潔、園區綠化等工資性收入,村集體通過服務隊實現增收10萬余元。二是組建農機服務隊“全托管”土地。村黨支部組織本村農機手、“土專家”成立農機服務隊,組織村民把土地交給農機服務隊“全托管”,由農機服務隊按照群眾意願提供耕地、施肥、播種、打藥、收割等“全套”服務,讓外出打工農民地不荒、有人管。辛寨鎮組織 16 個村支部與大錘農機“服務隊”合作推廣生產托管服務,2萬多畝農田全部實現了統一托管,群眾每畝地每年隻花300元就能享受耕種收割“一條龍”機械化服務,有效解決了外出打工和返鄉種地的“兩難”困境。

“支部+服務隊”,把“服務”送到群眾家中,不僅解決了群眾需求,而且使村級黨組織在農村生產生活全方位服務中實現集體增收。去年以來,全市不同條件的村成立了457支不同類型的“服務隊”,服務農戶7000多戶。在此基礎上,為滿足群眾不同服務需求,章丘市還對各村的調委會、保潔隊、治安巡邏隊等服務組織的職責功能進行了規范完善,讓村支部和黨員干部發揮作用有抓手、見實效,在服務群眾中聚民心、增威望。

“支部+便民超市”:拓展活動場所功能促進服務惠民。針對部分村級黨組織無資金、無資源服務群眾難的問題,章丘市引導村黨支部利用辦公場所與商貿流通企業合作建設“便民超市”,創新運行機制,打造集辦公、服務、經營於一體的新平台。先由鄉鎮與商貿企業簽訂整體框架協議,篩選經營主體、審核資質、把關合同,再由村支部按照誰實力強、誰為群眾讓利多、誰為集體增收多的原則,根據群眾意願靈活選擇。目前,供銷、郵政、糧油、種業、煙草和魯商集團等大型企業都進入章丘經營村級“便民超市”。在偏遠村,採取經營單位直營店或個人承租加盟店的方式,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實體超市”﹔在鄉鎮駐地村和周邊人口較多的村,依托鄉鎮駐地供銷合作社中心店設立“便民超市”,村黨支部與供銷社協商,把本村村民納入供銷社會員,村民直接到鄉鎮駐地合作社中心店購買,享受會員價格﹔在人口少的村,不再單獨設立便民超市,由村黨支部根據群眾需求協調周邊村的“便民超市”送貨上門,實現服務輻射、共同發展。依托“便民超市”,村黨支部和黨員干部與群眾聯系更緊密,各項工作群眾更滿意,促進了和諧穩定。

“支部+便民超市”,經營主體通過廠家直銷、減少流通環節,讓群眾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質量過硬、價格優惠購銷服務﹔村黨支部通過組織發動、物業服務等,獲取“場所租賃、利潤分成、銷售獎補”收入,實現了群眾、村集體、經營主體三方受益。目前,建成638個不同類型“便民超市”,讓利於民2000多萬元,村集體平均增收4.7萬元。高官寨鎮魏化林村與供銷社合作建了超市后,群眾購買1袋化肥就可節約開支10—20元,村集體年增收9萬余元。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章丘市黨支部“一加三”工作已在全市908個村“生根發芽”,有202個“空殼村”有了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0%,切實強化了村黨支部在新時期農村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促進了村支部工作重心轉移、工作方式轉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