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黨員干部要攢點壓箱底的“傳家寶”

lyssicy

2014年07月17日16: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久前,中央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播放了《走基層·七一特別節目:我們的傳家寶》之《父親的一塊手表》,講述了焦裕祿同志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將陪伴其在蘭考走過風風雨雨、一直未離身的手表送給女兒焦守雲,被后人視為傳家寶的事情。

這塊早已壞掉的手表既非名牌,也沒有獨特之處,但為何焦裕祿的后人會將其視為傳家寶呢?其實,后人繼承的不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一塊手表,更多的是對焦裕祿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雖然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是焦裕祿精神永不過時。習總書記在蘭考考察時說,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精神財富。新時期黨員干部應該給后人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

要留下“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的擔當精神。焦裕祿同志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困難時一些黨員干部不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黨員干部要在行動上少點回避,多點主動,敢擔當、願擔當,敢於挑擔子,面對困難和挫折要積極面對,要有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這才是黨員干部的本色和職責。

要留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焦裕祿帶領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封沙、治水、改地,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艱苦創業曲。如今條件好了,但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的精神卻少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絕不能丟,黨員干部要帶頭發揚和傳承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在踐行群眾路線中多走群眾路、說百姓話,多點“土氣”、少點“嬌氣”,不怕苦、不怕累,譜寫一曲新時代的艱苦創業曲。

要留下“心裡隻裝著群眾,隻想著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奉獻精神。焦裕祿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蘭考,這是一種生命的奉獻。黨員干部應以焦裕祿同志為標杆,牢固樹立 “特別能奉獻”的“干部觀”,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滿足於過去奉獻了多少,要著眼於以后還能奉獻多少。將無私奉獻看作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做到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