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禮堂’辦紅白喜事,比以往在街上搭棚辦事兒強太多了,環境好又省錢,在村裡形成了新風尚。”近日,記者到唐山豐南區採訪,該區豐南鎮小王庄村26歲村民董政深有感觸地說。“村民禮堂”是村民的昵稱,它的正規名稱是村多功能廳。據統計,2013年,該區100個村建成多功能廳。2014年,預計有170個村建成多功能廳。2015年,計劃所有村全部完成多功能廳建設。
深入推進村庄多功能廳建設,是唐山市豐南區改造提升農村面貌的重要舉措之一。2013年,該區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用於獎補多功能廳建設。記者走訪發現,每個村的多功能廳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小王庄村的叫德順大廳,忠信庄村的叫忠信廳,王洪庄村的叫貴和廳……這些多功能廳修建得實用、美觀,地面大都鋪設瓷磚,配備著音響、取暖、消防等設施。開展農民大講堂、承辦村民會議、開展文體活動……這些都是村多功能廳的功能。但最受村民歡迎的,要數承辦群眾紅白喜事。
不久前,董政的兒子滿月,他按照當地風俗在“村民禮堂”請親朋好友們吃了頓飯。雖然正值炎炎夏日,但在寬敞、通風的“村民禮堂”裡,董政和親朋好友們吃得舒舒服服。“與3年前我結婚時的情形相比,真是天壤之別。”董政說。那時,小王庄村村民們辦紅白喜事都在街上搭大棚。“結婚時雖然已經9月份了,但大棚裡特別熱,大家都紅頭漲臉的,我的襯衣都濕透了。”董政回憶說。據他介紹,村民辦事兒都找流動飯店。流動飯店的人負責搭棚,搭一個棚要50元,一個棚裡能坐4桌人。按照20桌計算,村民需要支付250元搭棚費。
去年8月份,在區、鎮兩級財政的獎補下,小王庄村自掏一部分費用,建起了面積達700平方米的村多功能廳。村民隻需提前到村紅白理事會登記,就可以免費使用村多功能廳辦事兒。與大棚環境的巨大反差,讓村民們不約而同“棄棚入堂”。
在該區黃各庄鎮忠信庄村紅白理事會會長董啟成看來,村民集中到“村民禮堂”辦事兒,更便於進行移風易俗管理。“自從去年‘村民禮堂’啟用以來,村民辦紅白喜事都來‘村民禮堂’。我們制定了嚴禁大操大辦、堅持從簡原則的規章制度。對於這些制度,村民們由一開始被動接受,到現在形成了勤儉節約、不興攀比的好風氣。”董啟成欣喜地告訴記者。(記者潘文靜、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