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阿榮旗那吉鎮以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導向,凝聚力量,通過建立“計劃生育服務大廳”和“民政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有效破解了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服務不到位、群眾工作能力不高等難題,做到不走過場,落實責任嚴格整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實施“818”工作法,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探索建立服務群眾新機制,在那吉鎮8個社區推行“818”工作法,由鎮包片干部帶領社區黨員干部在每月8日、18日深入到居民家中,開展“訪民情、解民困、辦實事”活動,分組走訪社區每戶居民,詳細了解和記錄社區居民基本生活情況、存在的困難和意見建議,建立民情檔案,發放服務群眾聯系卡,並在走訪的第二天匯總居民困難和意見建議,由鎮黨政聯席會議逐一解決,目前已組織走訪6次,走訪居民7254戶,建立居民登記表6046張,發放便民連心卡3019張,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城中河道淤塞、特困戶住房難等問題248件,協調交辦政策法規、單位作風等問題293件。全旗各社區推行以馬上辦、代著辦、領著辦、流動辦為主要內容的服務代辦制,把群眾的事當成社區黨員干部自己的事,替群眾跑腿,目前已為基層群眾代辦難事310余件,切實做到牽挂群眾愁事、幫到群眾難處、走到群眾心坎裡。
推行“兩廳一站”模式,解決服務群眾效率不高的問題。那吉鎮政府重新規劃,設立“計劃生育服務大廳”和“民政服務大廳”,將與群眾密切相關、業務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流動人口、計生服務、低保救助、救災救濟、老齡、雙擁、醫療救助、殘聯、廉租住房等業務整合進駐“兩廳”,使原本分散的業務資源有效整合,讓群眾辦事更安心。同時推行“一站式”服務,在大廳內醒目位置統一懸挂業務工作流程、辦理條件、所需材料、辦理時限等內容,讓群眾進門一目了然,並設立服務監督台,監督台上詳細標注業務員姓名、職務、電話,接受來訪居民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各業務職能負責人按流程依次排序工作,使群眾從進門咨詢到辦理業務,實現單項業務10分鐘內即可辦理完畢,較復雜的業務最多不超過半小時辦結,體現“小窗口、大服務”的辦事理念。建立健全大廳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大廳管理,並上牆公示,實行崗位責任制、大廳值班主任制度、代辦制、預約服務和首問責任制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實現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讓群眾辦事順心。各社區也將與群眾聯系密切的窗口進行整合,變分散辦公為整體綜合辦公,簡化服務程序,優化服務質量,改善社區綜合服務辦事環境。該鎮針對特殊辦事群眾和特定服務對象,實行“5+2”值崗工作制、“電話預約”和“上門服務”制度,使居民群眾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都可以在社區找到人、辦成事,方便居民群眾。
拓展“微”平台,解決服務群眾渠道少的問題。那吉鎮各社區開展“微心願”愛心公益活動,在社區門口明顯處設立“心願牆”,將入戶收集到的轄區困難群眾微心願粘貼在“心願牆”上,通過QQ群平台、手機飛信、微信等方式,向轄區內在職黨員干部、共駐共建單位、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愛心人士發出“微心願”認領號召,動員和凝聚各方面的“微力量”,開展“微服務”,目前共有210名在職黨員干部、16名私營業主、50名愛心人士認領了“微心願”,幫助群眾解決困難370余件。各社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拓寬服務渠道,延伸服務領域,通過採取成立社區“四點半學校”、結對關愛空巢老人、“打捆”任務開展志願服務等措施,解決部分未成年人失管失教、空巢老人缺少關愛、志願服務內容單一等問題,目前已接受30余名學生、結對關愛42名空巢老人。同時,各社區針對居民住戶多、服務群眾多、業務項目多“三多”情況,開展黨員“亮牌式服務”,設立黨員先鋒崗,要求黨員佩戴黨徽,讓黨員時刻記住黨員的身份,發揮黨員的主動性和引領作用,積極主動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廣開創業就業門路,解決發展能力不強的問題。那吉鎮各社區從擴寬創收渠道入手,利用自身優勢,盤活資源、各顯其能,通過發展物業經濟、栽植景觀樹苗、出租場地、建立中介和家政服務組織等方式,實現創收,增強“造血”功能,解決社區運行資金短缺的問題。正陽社區成立“好幫手”家政服務中心,設立家政服務、室內裝修、代理繳費等服務項目,解決60余名無業人員的就業問題,成立半年多來為社區創收6000余元。同時,堅持把帶動和幫助居民脫貧致富作為服務群眾的重要內容,授人以漁,通過開展就業創業培訓、暢通業務信息、成立藝術協會等方式,增強社區居民從業技能和創富能力,帶動社區居民脫貧致富。金石社區黨總支書記創立“曉慧工作室”,舉辦了布貼、雕刻、編織、剪紙等培訓班40余次,組織620余名居民進行學習,幫助居民利用民間藝術作品致富,目前已為居民創收32.5萬元。
(阿榮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高潔 菅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