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群眾路線重在制度化建設

朱聯平

2014年07月07日15:23  來源:學習時報

  為避免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減弱,避免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就有必要強調從制度上規范群眾路線的內容和形式,讓制度成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常態化機制,克服實際工作中走群眾路線的隨意性,從而保持新的歷史條件下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

  總結黨開展群眾路線的實踐經驗,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與方式創新,需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工作制度。

  調查研究制度。堅持重大決策調研論証制度。組成調研組,深入下去,或利用各種媒體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或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聽証會、論証會,吸納群言,形成民主化科學化決策機制。堅持領導主持調研工作制度。規定各級主要領導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實際,研究問題對策,形成調研報告。堅持黨員干部調研聯系點制度。有針對性地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蹲點調研,結對幫扶,聞“泥土味”,聽“心裡話”,了解民意社情,解決實際問題。

  聯系溝通制度。黨和人民群眾之間良好關系的形成,離不開彼此間的互動溝通。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密切的黨群關系,必須創新溝通方式,健全溝通制度,構筑黨群之間的聯系渠道與平台。這主要包括:完善信訪接待制度。堅持黨員干部接訪、約訪、回訪及定期信訪,認真對待群眾的每一次來信、來訪,為群眾排憂解難。形成“雙向”溝通機制。干部走出門,群眾請進門,廣泛互動,及時溝通,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建立網絡互動互通機制。構筑干部與群眾網上交流平台,即時互動,廣泛溝通,暢通和拓展群眾利益訴求渠道。

  監督評價制度。建立全面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是確保群眾路線有效踐行的可靠保証。在認真發揮好黨內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的同時,必須切實履行群眾監督,健全和完善群眾檢舉、控告和申訴制度以及群眾監督員制度,堅持“下評上、民評官,企業、社區、村寨評機關”的約束機制,採取量化打分、質詢、聽証、問責等評價形式,健全責任機制、懲戒機制、獎勵機制,把評判權交給群眾,提高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積極性、自覺性和緊迫性。

  服務群眾制度。群眾路線的根本價值目標是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既要堅持干部結對幫扶制度、以黨員為主體的志願者服務制度和各種聯系溝通機制等傳統服務制度,更要結合實際,探索和創新新的服務制度。如,江蘇省吳江市推行的黨政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解三促”工作機制,浙江省嘉善縣黨員干部下基層“菜單式點題”工作機制,以及一些地方推行的干部“雙向服務承諾制”,一些城市社區開展的“社區服務365”工作法等,這些都是黨的基層工作者在服務群眾的工作實踐中探索和創新出來的好制度、好機制,應該繼續創新和發揚。

  民情分析制度。黨員干部履行群眾路線的效果,可以從社情民意的反映中得到真實體現。建立科學的民情分析制度能夠考察一個地區的黨員干部在一定時期裡踐行群眾路線的實際情況,有助於群眾路線的貫徹和落實。以群眾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網上調查等形式,定期對各級黨員干部執行群眾路線的情況,包括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進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作出正確的分析和預測,及時總結和糾偏,使之成為黨員干部有效踐行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

  隨著實踐發展,群眾路線的內容和形式仍然需要不斷發展和創新,從而需要進一步探索出符合社會發展實際和群眾工作要求的新制度和新機制,保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精神,發揮黨的政治優勢。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