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洪澤啟動重溫“家風”模式,給黨員干部減減壓、提提神,給百姓群眾鼓鼓勁、打打氣,力求在“家”的氛圍裡,增進干群感情,凝聚干部共識,切實查、認真擺,誠懇批、公正評。
傳承“紅”的精神,向傳統致敬,溫“為民務實”之風。一是組織全縣黨員干部觀看《身邊人眼中的周恩來》電視教育宣傳片,深化學習總理貼近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務實作風,感悟清正廉潔、艱苦奮斗、大無大有的為民情懷﹔二是組織領導班子走進縣仁和左家樓、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共和紹武墓等教育實踐基地,以洪澤“紅色”傳統為主線,以先輩為鏡,與歷史對話,並在實境課堂結束之后開展專題討論活動,力求學的實、悟的深﹔三是召開“紅色大湖”專題座談會。邀請建國前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群眾代表與縣處級干部一起講洪澤紅色故事,憶洪澤紅色人物,說洪澤紅色傳統,展洪澤紅色未來,向紅色傳統致敬,發揚“為民務實”之風。
品讀“藍”的典型,向標兵看齊,溫“勤懇兢業”之風。一是通過系列報告會大力宣傳“藍色”大湖人物,報道“大湖鴻雁”唐真亞、“大湖衛士”孫成斌、“大湖警魂”唐國章和“最美基層干部”劉洪的先進事跡,在全縣造濃學習氛圍,讓黨員干部“耳濡目染”,力求“人人知,人人學,人人行”﹔二是在全縣開展“行業標兵”評選活動。進一步完善評選標准,除業務能力外,突出“為民、務實、清廉”所佔比重,將“四風”問題作為一票否決選項,尤其對於執、窗、服部門,更要將工作作風列為重要評分指標,同時堅持“開門搞活動”,引入群眾評價機制,選拔出勤懇兢業的行業標兵,推出新的大湖“藍色”典型,讓榜樣不斷涌現,讓學習榜樣在濱湖名城蔚然成風、。
梳理“黃”的家規,向“四風”說不,溫“克己奉公”之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好鏡子是前提。“家規”以成文規定和道德評判的形式向黨員干部亮起了“黃燈”,提醒他們走路不忘看燈,行事謹記“家規”。洪澤在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著重用好“家規”這面鏡子,在市民廣場、主干道、政府宣傳欄、公交站台等地設立宣傳牌,以正面宣傳和反面警示的“對照”形式樹立好這面“鏡子”,促使黨員干部三省吾身、照好鏡子,及時整理衣冠、洗澡治病。同時,利用“四回四訪四問四答”、“三進四訪五聯系”和“醫食住行微體驗”平台,積極對照群眾需求,主動接受家規中的“道德評判”,切實溫習“克己奉公”之風。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鄒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