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連江縣安凱鄉飛紅村,年過七旬的陳阿紅常常抱著孫子,繞著環村花圃悠閑散步。村委會辦公樓外牆上貼著村庄整治前的照片,上面的場景與現在比起來,可謂“天翻地覆”。
不久前,飛紅村被評為“連江縣十大美麗鄉村”。陳阿紅說,村裡變化這麼大,黨員干部功不可沒。今年,福州市採取挂鉤幫扶等多種措施,集中力量抓村、社區、非公企業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整頓300個。連江縣飛紅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整頓實例 從“垃圾圍村”到“最美鄉村”
今年初,福州市排查出220個村、24個社區、200個非公企業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這些黨組織大多存在黨員干部不團結、戰斗力低下、服務意識差等問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郭榮貴說,針對“病灶”,福州市實行一村一社區一企業一策,開展整頓。
飛紅村黨組織是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之一,它的問題是“黨組織服務能力弱、戰斗力不強”。以前,由於沒有固定的垃圾收集點,許多人把生活垃圾直接扔到河裡,導致河道堵塞、垃圾成堆,村民們怨聲載道。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飛紅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支部戰斗力增強了,村級班子工作機制也健全了。”飛紅村黨支部書記陳國欲說,連江縣採取縣處級領導挂點幫扶、縣直單位捆綁幫扶等措施,每年提供5萬元綜合效益資金,解決發展難題。
在縣、鄉、村共同推動下,飛紅村先后籌集到資金60萬元,興建了1000平方米的公園,並對河道進行清理、對道路進行改造。同時,大力開展“美麗鄉村”教育宣傳活動,在村規民約中明確村民衛生保潔職責。
如何整頓 暗訪不定線路自帶干糧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先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開刀”。
黨組織整頓轉化情況如何?暗訪最清楚。今年,市委組織部抽調部機關和市農辦、民政局(社區辦)以及各縣(市)區、福州高新區人員,組成6個明察暗訪小組,以看、查、問、訪等方式,通過暗訪,尋找“病灶”。
6月19日上午10時,正在值班的永泰嶺路鄉庄邊村委會主任林秋善,發現門口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在村委會辦公室內,暗訪組同志與林秋善拉起了家常。隨著交談的深入,林秋善的話匣子打開了。於是,從村委干部值班到村集體收入,從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到村規民約執行情況,雙方無所不談。
“問”的同時,“看”“查”“訪”也悄然展開。暗訪組成員向多位村民了解村情。就這樣邊走邊暗訪,短短一上午,暗訪組成員驅車幾百公裡,暗訪了多個村、社區、非公企業,並以台賬的方式,將問、看、查、訪的情況一 一記錄在案。
“6個小組共對99個村、社區、非公企業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轉化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6個明察暗訪組“不打招呼,不定線路,不搞陪同,自帶干糧,一竿子插到底”的暗訪,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東西,聽到了平常聽不到的真話,了解到平常了解不到的實情。
整頓成效 “庸懶散”干部坐不住
抓而不實等於沒抓,查而不改等於白查。了解到村、社區、非公企業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有關情況后,暗訪組將查到的問題立即反饋給各縣(市)區,同時下達限期整改通知。
“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重要課題。”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我市把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納入縣(市)區基層組織建設年度績效管理考評體系,作為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專項述職必看必述必問的內容,並作為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日常考察、評先評優、提拔的一項重要依據。
“上級隨機抽查暗訪,這是幫助基層找‘病灶’、補‘短板’。”在一些“后進”基層黨組織書記看來,這樣的檢查,對下面改進工作的觸動太大了。隻有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把工作抓扎實,才能考出沒有水分的高分。
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300個村、社區、非公企業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基層干部忙起來了,推諉扯皮的少了,主動上門為群眾解決問題的多了,‘后進’變‘先進’了。”在鼓樓區洪山鎮鳳湖社區,居民林大叔這樣評價被“暗訪”整頓后的社區黨員干部。
(福州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