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內蒙古敖漢旗古魯板蒿鄉: 新型“雙帶”模式 領跑經濟建設

2014年07月03日11: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內蒙古敖漢旗古魯板蒿鄉黨委緊緊圍繞“富民強鄉”這一主線,以促進“群眾增收”為目標,著力打造“黨支部帶動合作社發展”,“黨員帶動社員致富”的新型雙帶發展模式,通過將合作社黨員培養成致富的領跑者,使黨組織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核心力量。

調整產業結構,助推農民增收

該鄉把有機蔬菜產業開發作為調整本地區種植業結構的突破口,以京敖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發揮當地資源優勢,致力於生態農業。2013年,該鄉黨委把黨支部建在了合作社上,實現了“黨支部帶動合作社發展”和“黨員帶動社員致富”的有效結合。

目前,京敖蔬菜種植合作社共有社員55人,其中黨員帶頭種植4人。合作社黨支部在引領產業發展中,重視黨員在新技術、新項目推廣方面的示范作用。為了攻克技術難題,黨支部成員經常在炎熱的夏天蹲在蔬菜地裡查看、研究,並邀請各地專家為黨員和社員進行技術培訓。今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3場次,培訓300余人次。正是有了黨支部的示范引領和黨員帶頭實干的作用,群眾才會信服,才有更多的凝聚力尋求發展。幾年來,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土地面積由9000畝擴大到13000畝。已累計投資2100萬元,進行土地綜合治理,配套水利設施。今年,合作社借助該鄉西水東調延伸工程,投資560萬元鋪設引水管路11公裡,項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每小時可出水1000立方,可完成10000畝錯峰灌溉。

該合作社黨支部不斷進行大膽探索與實踐,在研究對接市場的基礎上,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以訂單農業產品為發展方向。2014年,合作社鞏固高效節水農業膜下滴灌面積5000畝﹔種植大田作物谷子3000畝、高粱2000畝﹔種植經濟作物西瓜2000畝、甜菜1000畝、有機蔬菜1000畝、雜糧500畝﹔種植經濟林文冠果1000畝。日前,還注冊了文冠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計劃3年內經濟林面積拓展到3000畝。為更好地服務農民,減輕農戶投入成本,合作社黨支部承諾所有社員種地所需種子化肥一律賒銷,深鬆、除膜都由合作社統一購具操作。其中,甜菜移栽機免費為農戶移栽甜菜,既提高了勞動速度和勞動質量,也為農戶節省了開支。在“黨支部帶動合作社發展,黨員帶動社員致富”這種新型雙帶模式的帶動下,去年合作社盈利740萬元,為當地解決就業300余人,助農增收300余萬元。

壯大特色基地,推動經濟發展

該鄉借助建全烤煙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壯大烤煙示范種植基地。走出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新路子。該基地的建立旨在通過黨員干部的科技示范,引導群眾走科技致富之路,增強農民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以此來推動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黨支部和合作社一班人在栽種、收購、儲運等環節和項目爭取上盡心協力,較好地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目前,該合作社入社社員有26人,其中黨員4人,烤煙種植面積達到1300畝。每畝收入平均4680元,扣除人工、水電費用1600元和化肥1000元外,純收入為2080元。3年來,烤煙種植戶實現增收520多萬,累計創造稅收160萬元。還為本村農民提供勞務費420多萬元,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4400多元。為更好地服務煙農,合作社黨支部採取統購統銷的管理模式,並聘請專家為煙農進行技術培訓。目前,已開展各類培訓5場次,培訓黨員及種植戶210人次。該合作社提供的優質服務,贏得了農民信任,種植烤煙戶不斷增加,這項產業也已成為強鄉富民的大產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宋健全連續兩年受到該鄉黨委政府的重獎,被中共敖漢旗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提供網格服務,引領群眾致富

該鄉玉米種植一直是傳統產業,但是因為在種植技術、市場銷售等方面組織化程度低,導致出售價位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為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古魯板蒿鄉黨委積極謀劃,注資500萬元成立了永續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建立了合作社黨支部。目前,合作社社員已達到600戶,其中黨員17人。

為更好地發揮黨支部示范引領和黨員帶富作用,提高合作社服務農民的能力,該合作社以網格化模式開展為農民服務。在全鄉設立24個服務店,由加入合作社的黨員任店長,具體負責農戶種植意向調查,農業生產資料的訂購和分發,預定耕種收割機車服務和組織玉米回收等。合作社黨支部還針對部分黨員、農戶外出務工造成土地閑置的狀況,將無人耕種或土質較差的閑置土地承包下來,打造成黨員示范田,既帶動了產業發展又為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今年,合作社黨支部承包了1000畝黨員示范田,種植葵花500畝、谷子500畝。由於技術管理到位,目前作物長勢良好。通過黨支部的宣傳引導,2014年,該合作社輻射種植面積已達到31000畝。其中種植玉米22000畝,豆類2000畝,谷子7000畝。目前,該合作社支部書記正在籌劃組建有機谷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達到降低風險、增產增收、規范種植、打造品牌的目的。合作社採取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經營模式,為農民畝均年增收5000多元,帶動周邊3200多戶農民走上了致富路。合作社本著提供優質服務、相對節約農民種地投資、同比提高農民賣糧收入為目標,在農民增收的同時發展壯大合作社經濟。合作社社員享有如下節支政策:玉米種子每畝比市場價少5元,化肥每畝地少10元,播種機播種每畝少3元,收割機收割每畝少10元,節支總計每畝28元﹔回收玉米每斤比市場價高0.02元,按每畝平均1500斤產量計算,每畝多得30元﹔總計每畝增收58元。2014年,合作社社員和所服務的農戶種植面積達到31000畝,可實現增收290余萬元。

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專業合作社黨組織的組建與培植專業特色產業相結合、與黨員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相結合,實行黨支部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優勢疊加,能夠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增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黨支部帶動合作社發展”,“黨員帶動社員致富”這種新型雙帶發展模式的運作是一項多贏舉措,今后該鄉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將逐漸推廣這一模式。”

(內蒙古敖漢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姚井東 劉春雨)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