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市縣傳真

浙江常山大橋頭鄉:黨員干部擰成繩 爭做群眾心尖人

2014年07月01日11: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全體黨員干部凝心聚力,始終堅持“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形象在一線樹立”,通過打好“責任、奉獻、仁愛”三張親情牌,努力成為人民群眾的心尖人。

一、以“責任”為重心,腳踏實地向前進。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大橋頭鄉建立“黨員治水責任區”,8個行政村的240名黨員干部分工明確,責任到位,通過主要河段配上“私人醫生”,山塘水庫雇上“私家保姆”,同時結合每日兩次的例行巡邏和每周一次的水樣檢測,從源頭上把好水質關。在“無違建鄉”創建中,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強勢推進集鎮整治工作,各村黨員干部更是成為拆違的實施主體,積極投入與群眾打交道、簽協議以及拆除改造等難度性較大的工作,2個月攻堅下來,我鄉集鎮共拆除20多戶1400多平方米違法建筑,打造了拆違的“浮河模式”。在“防洪堤項目推進”中,黨員干部投身一線,堅持“白+黑”、“5+2”,妥善處理好沿線農戶思想、青苗補償、征地征遷等工作,防洪大壩建成后,這條“十裡休閑大道”將使我鄉成為農村第一個擁有防洪壩的鄉鎮,讓農村的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城裡人的休閑生活。

二、以“奉獻”為快樂,甘於吃苦不畏難。

依托路線教育活動為載體,大橋頭鄉全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奉獻、服務為宗旨,勤下村,情入戶,進一步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在“家有兒女,親情結對”志願活動中,24名機關黨員和6名衛生系統黨員共同結對102名孤寡老人,讓他們體會到兒女繞膝的快樂,為他們送去精神上的慰藉。在“青年黨員干部走親連心”活動中,10名青年黨員每人結對15戶特殊困難家庭,如老黨員、殘疾戶、低保戶、信訪戶等,加深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得到群眾的信任。在“愛心牽手”活動中,各村黨員干部走訪慰問留守兒童24人,送去學習用品、課外書籍等慰問品,為這些孩子們點亮了心中夢想的燈。在“黨員助殘”陽光行動中,各村40名黨員代表干部紛紛行動,走訪本村的24名殘疾人。通過與他們溝通談心,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而讓殘疾人群體感受到來自黨員之家的溫暖。

三、以“仁愛”為標杆,匯聚親情鑄大愛。

2011年,中央電視台報道了浙江常山大橋頭鄉寧龍仔老人捐獻眼角膜愛心接力的事跡,他被譽為“最美中國人”。去年,寧龍仔老人離我們而去,他兌現了“愛”的承諾,將光明延續給另一位老人,再次感動了浙西。大橋頭鄉全體黨員干部掀起了“向最美中國人——寧龍仔同志學習”的熱潮,人人成為黨員志願者,村村成立志願服務隊,通過為需要幫扶的對象修理燈泡、打掃衛生、理發美發、喂養家禽等,進一步發揮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在“為愛加油”的募捐活動中,為了給尿毒症女孩鄭雅芳獻出一份愛,全體黨員干部帶頭做表率。在機關干部大會上,黨員干部掏出錢包,毫不猶豫地將幾張百元大鈔塞入募捐箱內,同時組織村黨員干部在集鎮上設立愛心捐款站,發動更多的群眾一起參與。眾人拾柴火焰高,兩天募捐共籌得善款61381元,當黨員代表們將這筆愛心捐款送到鄭雅芳母親的手中時,老人泣不成聲,這雪中送炭的溫暖,進一步樹立了黨員“知群眾冷暖,為群眾解憂”的好形象。2013年底,浙江在線報道了標題為《56歲阿姨兩年做千雙棉鞋 想給敬老院老人每人做一雙》的信息,新華網、人民網、深圳衛視等多家媒體轉載報道,浙江大橋頭鄉傅珍芳的愛心事跡被人廣為知曉,她也有了一個溫暖的名字——棉鞋阿姨。大橋頭鄉黨員干部積極行動,率先垂范,自發成立了一支以棉鞋阿姨的名字命名的“傅珍芳志願服務隊”,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志願服務理念在我鄉廣泛傳播,帶動大橋頭鄉形成人人服務他人、人人服務社會的好風氣,讓親情大橋匯聚更多愛的能量。

(浙江省常山縣大橋頭鄉黨建雲平台供稿  鄭爽)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