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保康縣馬良鎮教育系統,針對辦學條件不能滿足需要、教育質量不穩定,不盡如人意,校與校之間教師素質差別較大等事關民生的問題,高度重視,強力整改,全心全意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切。
大投入,細規劃,促辦學條件均衡
一是學校建設投入大。一是實施校舍新建及維修改造工程。2013起至2014上半年,投入1232.3萬元,先后新建和改造雲旗小學學生宿舍,重陽小學教室及宿舍,馬良鎮小學綜合樓及教師周轉房,水田、五虎、重陽小學食堂,鎮中學生宿舍等。二是實施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工程。投入150萬元,為所轄中小學配裝備,高標准建設“八室”。三是實施外援助教工程, 2013年,爭取春蕾援助資金20萬元,建設雲旗小學教室﹔2014年,爭取援助資金20萬元,建設五虎小學食堂﹔爭取愛心援助資金13萬元,改善雙坪小學辦學條件。2009年以來,全鎮累計投入1400萬元。
二是布局調整科學化。普及義務教育以來,我鎮以原管理區為單位規劃學校布局,方便學生就近入學。2013年春,撤並重陽中學,並依序遷建重陽小學及重陽中心幼兒園。布局基本合理,學校越來越“小”,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老”群眾天天來“吵”的狀況得到改觀。
轉觀念,抓生本,促辦學質量均衡
一是改革“生本課堂”。2011年春,我鎮率先試行“生本課堂”改革。確立初中“三自六學,智慧教育”、小學“‘352’引領自主課堂教學”課堂改革模式。邀請省市名校長、縣名師工作室成員先后到校作專題報告、開展聯研送課活動﹔考察探路,先后組織150名教師到課改名校學習經驗﹔培訓筑路,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課改培訓。大力實施“小組學習計劃”,採取“組內結對幫學、組員討論群學、班級展示評學、教師點撥導學”形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是實施“關愛工程”。一是深入踐行農村寄宿制學校家庭化服務管理模式。改變就餐方式,開設“特殊窗口”,建立“愛心服務站”。二是常態化開展“課外訪萬家”活動,實施“三步走”方略:學校班子成員、黨員干部“走邊遠,訪特殊”﹔全體教師分小組“普訪”﹔班級任課教師“回訪”。學校編寫《山路彎彎》家訪專輯,得到縣教育局充分肯定﹔湖北電視台教育頻道記者先后兩次到我鎮進行了專題採訪報道。三是資助特殊學生。認真落實國家資助政策,讓政策惠及每一名學生。2010年以來,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資金189.3萬元﹔落實“營養改善計劃”資金113.93萬元﹔先后爭取“康明斯”等企業捐資助學,獲助資金3.77萬元。
三是開展“生本活動”。全鎮啟動“生本活動”百花園工程。鎮中“晨誦、午練、暮省”,鎮小“舞動校園”, 重陽小學“棋藝競技”,水田小學的“精彩童年”,雲旗小學“書法伴我成長”,五虎小學“快樂竹杆舞”,旦江小學“‘乒乓’爭霸”等,一校一品,精彩紛呈。
四是保障“校園安全”。以“周邊環境治理、交通安全管理、食品藥品安全、流行疾病預防”為重點,強化領導,明確責任,立體防控,做到“設備標准化、制度規范化、教育經常化、演練生活化、管理網絡化、檢查隨機化”,校園安全實現課內到課外管理無空檔,校內到校外無縫對接,防水、防毒、防震、防火、防電、防意外等工作重實效。全鎮校園安全合格率100%,學校多年被評為鎮縣市級“平安校園”。
強協作,重交流,促校際發展均衡
一是加強“協作區”教學模式改革。按照縣教育局統一規劃部署,我鎮與兩峪鄉、店埡鎮攜手建立教學協作區,開展“三聯”活動。全鎮小學以鎮小為龍頭,組成兩個聯片協作區,開展“三大”活動。
二是加強師資均衡交流模式改革。根據全縣教師交流政策,認真落實教師交流工作。出台鎮域教師交流政策和制度,鎮中、鎮小優秀教師支教邊遠薄弱學校,村小及教學點教師到優質學校學習鍛煉。近兩年,全鎮20名教師參與交流,有力助推了我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湖北保康馬良鎮小學教育黨建雲平台供稿 張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