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 “六進”工作法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4年06月24日09: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義勒力特鎮立足鎮情,以干部進農戶、政策進農戶、科技進農戶、法律進農戶、文明進農戶、服務進農戶“六進”工作法為抓手,提高干群觀念,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黨員干部進農戶 心貼心了解民情民意

有人說,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有些事情不用下去了解,打一個電話不就都搞清楚了嗎?但干群魚水情這一課,怕辦公室裡學不到,電話頭也說不清,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滿懷真情走出機關,走進村屯,走近百姓,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收集民意。義勒力特鎮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嚴格工作紀律,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深入嘎查(村),與群眾促膝談心,傾聽群眾的訴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走訪田間地頭,走到群眾中間,和群眾面對面、背對背、零距離、心連心的交談,逐家逐戶地發放調查問卷,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和群眾嘮家常,仔細詢問各家各戶的生活生產情況,認真記好民情日記,能馬上答復的就答復,不能及時解決的,承諾回去盡快解決,並做好及時反饋。截至目前,全鎮共發放並收回書面調查問卷和征求意見表4320份,調查走訪群眾4115戶,梳理群眾反應突出的問題30條,其中作風建設問題7條﹔涉農涉牧問題5條﹔涉及基礎設施問題6條、社會事業問題等6條,並按照“嚴抓、深學、真聽、實改、立促”的要求,通過強化教育、落實整改,現已解決矛盾問題5條,其它正在整改落實當中,走訪覆蓋率及群眾參與率達到100%。

惠民政策進農戶 實打實破解發展難題

如今種糧有補貼,看病有合作醫療,有啥不懂的鎮干部還親自到農戶家裡疑解惑。義勒力特鎮在全面推廣“456”、“532”工作法的同時,結合扶貧攻堅“三到村、三到戶”和“千名黨員干部下基層活動”,著重為基層群眾送政策、解難題、辦實事。通過開展“農家之聲講堂”、發放政策法制宣傳手冊、組織文藝活動等形式,運用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民群眾宣傳中央、自治區和盟裡出台的一系列有關扶貧幫困、糧食直補、種子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計劃生育獎補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了解市委、政府農村農業重點工作,幫助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今年,市、鎮兩級共派出303名黨員干部對口幫扶全鎮303戶貧困戶。積極協調各嘎查幫扶單位,跳出農村看農村,重點做好嘎查村發展規劃編制與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截止目前,8個嘎查整村推進2400萬元三年扶貧微貸款項已全部到位,涉及13個嘎查總投資1328萬元的21個“一事一議”項目申報工作正逐項開工建設,“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正在有序開展。

科學技術進農戶 手挽手拉近干群關系

想的是致富、盼的是門路、缺的是信息、少的是技術。針對農民群眾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義勒力特鎮黨委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因地制宜,不脫離當地實際,送以致用,不搞形象工程。通過召開群眾會,走訪農戶,與群眾拉家常,談發展,征求群眾最真實、最迫切的需要,並針對農民提出的技術難題,協調相關部門派出多名科技人員,組成小分隊,來到農戶坐在炕頭、深入田間、鑽進大棚對農戶進行農村政策、經濟信息、生產技術等咨詢和指導服務活動,幫助農民分析、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引導農民根據市場要求確定生產經營項目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今年,全鎮開工建設溫室大棚600棟,主體完工450棟,投入生產350棟,實施萬畝綠色有機水稻基地建設和“百萬果樹進紅城”工程,新建20000平方米育肥羊養殖小區和15000平方米育肥牛養殖小區。此外,義勒力特鎮還整合項目資金,鼓勵農民群眾發展舍飼養殖,推進孔雀、蛋雞、狐貉等特色養殖,全力推進發展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設施農業,推動“三農”邁向“強富美”。

法律法規進農戶 面對面化解矛盾問題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鎮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糾紛等突出問題,義勒力特鎮以“六五”普法為契機,開展了“法律知識進農戶”活動,在群眾中深入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大力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引導群眾運用法律武器合理解決矛盾糾紛、合理解決利益訴求。實行黨政領導干部一把手“接訪”和機關干部下訪活動,採取“一個問題、一名負責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完成時間表、一攬子抓到底”的多方聯動、多部門配合解決矛盾的辦法,集中解決一批容易引發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苗頭隱患和長期積累的重信重訪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盡最大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台帳制和嘎查治安員矛盾糾紛化解責任制,成功調解各類群眾糾紛14起。

文明新風進農戶 心連心贏得群眾信任

“打竹板真開心,我們夸夸新農村。新農村變化大,說來真是像神話。過去缺油又缺鹽,如今天天像過年。樹新風講文明,男女老少都歡迎……”這是當地農民自編自演的快板書《夸夸咱們新農村》,而今已流行於烏蘭浩特市各鎮村。義勒力特鎮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在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基礎上,推進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同步轉變。以“黨員干部駐村整治村容村貌專項活動”為契機,開展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真心實意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讓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截至目前,已投入啟動資金30萬元,投入人力600余人次,植樹3000株,出動機動車638台次,清理垃圾200余處,2000余立方米。在全面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義勒力特鎮還全面強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按照“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高標准要求、創建與建設相結合”的工作原則,上下聯動,多措並舉,把農民素質提升活動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突破口,以“萬村書庫”和“草原書屋”等工程為載體,在農民群眾中組織開展了“新農村、新農民”讀書活動,為農民送去精神食糧,切實保障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權益。開展“四入戶”和“百佳農牧民”、“百佳文明戶”評選活動,以身邊典型弘揚高尚品行,倡導新風尚。

便民服務進農戶 肩並肩走實群眾路線

以前辦証繳費要跑很遠,去很多地方,跑很多次,現在一個“中心”就全辦了。無論是群眾還是企業,對於義勒力特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他們無一不提到一個詞“方便”。由於義勒力特鎮環境優勢突出,許多企業紛紛來此投資興業,原有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公共服務需求。針對社會事務辦理地點分散、群眾辦事難的問題,義勒力特鎮投資40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約280平方米的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中心以“便民、高效、規范”為宗旨,以群眾滿意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使辦事群眾對辦理各種証件所需材料、辦理程序、服務方式、承諾時間、收費標准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開設了黨員管理、三資管理、計生、社保、民政、規劃、農林牧水等11個窗口,實現了集中辦公,避免了群眾跑冤枉路,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同時,為方便群眾辦事,義勒力特鎮成立了“為民服務領導小組”, 負責抓好村級便民服務室各項工作,將領導帶班、工作人員分工、聯系電話及各項制度進行全面公開,定期組織窗口單位人員辦理各項事務。今年以來,共辦理農村養老保險、新農合參保2000多人次,村計生專干為群眾代辦計生業務100多件,村會計為群眾代辦100多件,中心在投入使用的近一年時間裡,確實為群眾解決了許多問題,提供了許多方便。(華波 秦曉紅 李斌)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