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扎蘭屯市注重發揮文化軟實力作用,以和風細雨、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教育實踐活動“種”在田間,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和風細雨演出鮮活節目,用優美的旋律凝聚人。組織“文藝接地氣,服務零距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文化下鄉巡回演出。由活動辦派出專人參與整體策劃和組織安排,整合烏蘭牧騎、文化館、老年藝術團等專業藝術團隊資源,對演出形式進行大膽創新,緊扣“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傳播主題,通過獨唱、重唱、呼麥、舞蹈、快板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把教育實踐活動的精神實質、目標要求傳達到基層,讓村民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切身感受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感召力。6月18日,首場演出在中和鎮舉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1000余名農民群眾,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好》、《群眾路線領航人》等接地氣的原創精彩節目報以熱烈的掌聲。
循循善誘輔導基層創作,用優勢的才藝塑造人。深入推動文化下鄉巡演進村屯。為給群眾留下深刻印象,避免節目雷同,每次在演出保留節目的基礎上,還將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增加本鎮本村選送節目環節。為保証選送節目質量,各鄉鎮文化站負責在轄區內組織“農民消夏小晚會”,以村屯為單位,組織村民自發表演節目,從中發現藝術人才,培養文藝骨干。集中本鎮優秀人才自編自排自演各具特色的文藝節目,匯集到下鄉巡演陣容中,增加農民的參與熱情。同時,由市裡下派文藝輔導員到各文化站所,指導文藝培訓,提高農民才藝水平,為農民文藝人才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探索建立每年一次“農民進城匯報演出”,形成“送文化下鄉,鄉文化進城”的良好互動氛圍。
潛移默化挖掘身邊典型,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挖掘扎蘭屯革命老區歷史文化內涵,創作一批以抗日英雄白溫都格爾等民族英雄為原型的文學作品,不斷擴大英雄事跡的知曉率,用真人真事加強紅色文化的品牌宣傳。組織本土作家從各行各業先進典型材料中尋找素材,“沉”到基層了解、體驗、再創作。重點以七十年代初村支書典型於成溪的真實講述為基礎,通過大興村的興衰變遷,反映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與發展村經濟的內在聯系,真實再現村委會班子的新舊更替、第一書記的下派給大興村帶來的變化。積極征集和整理身邊先進工作者、優秀一線黨員的真實故事,鼓勵基層文學愛好者,用切身感受描寫身邊人,講述身邊事,以群眾路線帶來的新變化展現農村新風貌。
(內蒙古扎蘭屯市黨建宣傳雲平台 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