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走進百姓心中的“挎包干部”——記習水縣永安鎮白鹿村駐村干部吳焱

2014年06月23日14:27  來源:貴州日報

1米67的個頭,皮膚黝黑,一身朴素的衣著,還有一個常年沒離開過身的舊挎包。在習水縣鄉村的小路上、田間地頭……他的身影人們早已熟悉。

他就是習水縣紀工委副書記,永安鎮白鹿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吳焱。

民生挎包:裝載著黨和人民的重托

今年3月,吳焱同全縣1000多名縣鄉機關干部一樣,帶著黨委政府的重托,背上挎包,坐上客車,開始他為期一年的同步小康駐村工作。

“既然來了,就要安心。隻有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冷暖放心上,群眾才會和你做朋友,把你當家人,有什麼心裡話才會給你說。也隻有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工作才能順利的開展。”吳焱的日記裡,寫著這樣幾行字。

“這裡的群眾當前最需要的是什麼?群眾對黨委政府有些什麼意見和建議?如何才能讓這裡的老百姓盡快實現小康夢?……”一個接一個的疑問,吳焱實在坐不下來。剛入村,他簡單布置一下寢室后,就馬不停蹄開展進村入戶走訪。

向家山山高坡陡,十年九旱,村民飲水、農灌僅靠望天水解決。3月5日,是吳焱上任的第三天。在向家山走訪調研中,了解到供該組人畜飲水的蓄水池年久失修滲透現象嚴重,池內干涸見底,80多戶385人和400余頭大小牲畜出現用水難題。為查明水池滲透原因,他與幾位村民打著電筒,搭起樓梯,鑽入近800立方米的池內,仔細查看滲透牆體,丈量裂縫尺寸,標識標記位置,與村民共商水池整治措施。

“修水池、安管道,把水引到家家戶戶,這是為群眾辦的一件大好事,可高達10余萬的資金從哪兒來?”躺在辦公室的床上,吳焱輾轉反側。

第二天一早,他拿著申請報告,乘客車就往縣城趕。來到水利局,他把向家山組水窖險情,人畜用水困難及整修方案向水利部門詳細匯報,第二天一早把水利局的技術人員請到向家山,實地察看病險水池的修繕,最終爭取10萬元項目資金為該組新建人飲工程。

“吳書記,我們祖祖輩輩的夢想今天如願實現,你就是我們的恩人!”村民們無法掩飾內心那份久違的感激。

民情日記:記錄群眾疾苦和願景

翻開吳焱的民情日記、工作筆記和駐村干部工作手冊,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對走訪村民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困難,幫扶措施和下步打算。

3個月時間,吳焱走遍了白鹿村14個村民組,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近200條,他那3本不離身越記越厚的民情日記裡記著群眾的疾苦、訴求還有致富的期盼。

徐家溝地漏組居住著43戶人家268口人,由於不通公路,村民生產生活資料運輸仍靠肩挑背馱。“隻要大家齊心協力,資金不足部分我想辦法解決。”群眾會上,吳焱的話激勵著全體群眾。“干!”村民的聲音震天響。

在資金缺口的情況下,吳焱找熟人,問朋友,東跑西湊,終於找到1.5萬元,及時解決了村民材料費困難。短短20多天,連接到43戶村民家中的最后1公裡水泥路終於打通了。

民心足跡:走進百姓心中

作為一名實職正科級紀檢干部,吳焱走出干淨舒適的機關辦公室,放下干部的架子,把自己當著一名普通干部走進白鹿村,走進百姓心中。

“吳書記一個月住在村裡至少都有24天。他白天下去走訪,處理問題,有時處理矛盾糾紛很晚從村裡回來還要召集我們班子同志學習。通過他的學習教育和示范帶動,現在干部的作風明顯好轉,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村支部副書記陳友剛如是說。

從入村的那一天起,吳焱從未在村辦公室磨蹭過一天,無論晴天還是雨天,走村串戶,走訪百姓,噓寒問暖,渴了喝幾口隨身帶的水瓶,餓了吃幾塊餅干,累了就在路邊石頭上歇會。

3個多月來,吳焱率領村支兩委干部先后硬化通組公路2.4公裡,爭取人飲工程資金10萬元,受益群眾1500余人,爭取縣扶貧辦資金60萬元發展紅心柚60畝3500株,培訓養羊大戶100戶,指導農戶開展羊圈改造40余間,調處大小糾紛15件。

挎著包,手握民情日記,還有一摞摞為群眾代辦的証件和群眾交給他的訴求材料、村民的幫扶名單、到縣裡爭取產業項目經費的報告。村裡的群眾熟悉了,都稱他叫“挎包干部”。(肖雪利 記者 陳俊 王其倫)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