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浙江省常山縣招賢鎮以深入開展走親連心活動為抓手,結合正在開展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辦惠農實事,促項目實施,改“四風”問題,開辟了干部轉變作風的“大課堂”,架起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截至5月底,鎮村黨員干部累計下村入戶6500人次,全面了解農戶基本情況和群眾所思、所憂、所盼,結合“三民工程”建立農戶檔案6300多份,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排查化解群眾矛盾570多起。
沉到一線干實事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想,是我們黨開展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這是教育實踐活動中,招賢鎮黨員干部學習討論的重要心得。
學而思之,醍醐灌頂。明確了方向,找到了症結所在,鎮村黨員干部紛紛認領了“責任田”,扎實開展“走親連心”活動,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裡。
近日,在招賢鎮泉目山村就有一件“怪事”,農戶家裡爛掉的胡柚成了“寶貝”。村民民介紹,前段時間,村干部在村裡發出200張名片,說是村民隻要撥打名片上的電話,他們就會以一角錢一斤的價格上門收購爛胡柚,越爛的胡柚越受歡迎。
一個早上,村民藍菊就賣出了52斤剝去保鮮袋的爛胡柚。藍菊是村裡的販銷大戶,每年收購販銷幾十萬斤胡柚。“現在天氣熱起來,爛掉的胡柚多起來了,以前隻能扔到田裡去,很招蒼蠅蚊子。現在他們村干部上門收購,我們就不用擔心爛胡柚沒地方去了,還不影響村子環境。”藍菊告訴筆者,她已經賣給村干部六百多斤爛胡柚,換來六十塊錢,“比做來料加工還好些呢。”
“我們一個村每年會產生大約50萬斤爛胡柚,村民大多直接傾倒到水裡,或者田間地頭。”村支書曾金生介紹,“去年村裡建了一個沼氣站,我們試了一下,爛胡柚很好發酵,所以想出了收購爛胡柚的方法,由村裡貼點資金收購,到時沼氣站將爛胡柚折算成沼氣再返還我們村裡。今年村子裡幾乎看不到亂倒的爛胡柚了。”原來,這些爛胡柚都被送進了沼氣池,用以發酵沼氣供應村民。
“這10多天,我們這裡已經處理了1萬多斤爛胡柚。”站長吳世明告訴記者,據估算,一噸爛胡柚大約能產生20立方米的沼氣,“接下來,除了爛胡柚,我們還計劃處理掉全村的有機垃圾,隻要是有機物,都能產生沼氣。”
真情打動群眾心,“干部作風轉變了,我們的心氣也順了。”不少村民說,這段時間大家都主動清掃自家地頭,將廢棄瓜菜葉、生活垃圾主動倒進垃圾桶。曾金生說:“隻要我們真心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群眾就會認同。”
即知即改轉作風
招賢縣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聚焦“四風”存在的問題,開門納諫。發放征求意見表,走進農家,深入調研,登門訪談,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廣大群眾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方面的問題,深入查擺其“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換來了實話、聽到了諍言。
在“四問招賢干部”大討論中,鎮宣傳委員吳春仙說,她在鄉鎮工作多年,自認為做到了為民親民,但對照中央八項規定、對照‘四風’檢查,深感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方面還做得不夠。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村官陳小平在學習心得中寫道:“通過集中學習,才明白為什麼搞這項活動,我們干好工作為了誰。”
群眾訴求無小事,問題和意見面前,最好的是立即行動,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招賢鎮對征求、梳理到的138條“四風”意見,以群眾關切為第一信號,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准,自查自糾,即知即改,列入即知即改42條,已整改35條。
針對鎮村干部發展信心、干事激情不足的問題,鎮裡就連下“實招”。一方面,依據鎮班子年齡結構、工作經歷、特長優勢等因素,選優配強鎮班子隊伍,發揚干部“向下扎根”精神,讓干部扎根招賢。另一方面,結合招賢實際,開展駐村干部與行政村雙向選擇,設置副片長、鎮督考辦、古鎮老娘舅調解團等鎮設特色崗位,為50后干部干事搭建平台,促使老鄉鎮工作優勢得到發揮。
以常山港為界,江北片區暨老五裡片各村人居環境欠佳、臟亂差現象嚴重,一直戴著“縣內最臟農村”的帽子,不少群眾提出整改要求。在群眾路線開展過程中,鎮黨委多次組織干部深入象湖、魯士、五裡、泉目山等行政村一線,力量下沉,一方面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對村庄內外、道路沿線陳年垃圾、黑臭垃圾河塘進行徹底清理﹔另一方面指導、幫扶軟弱渙散基層組織制定整頓方案、落實工作機制。通過鎮干部帶頭干、村干部跟著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干一件成一件、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些村也終於一改舊貌換上新顏,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環節中,全鎮共收集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538條,推進黨委、政府工作的“金點子”130余個,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60余件,為全鎮今后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意見。
(浙江省常山縣招賢鎮黨建雲平台供稿 祝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