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不能“為官不為”

郭雯

2014年06月21日11:56  來源:福建日報

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作風為之一新。不過,在有些黨員干部身上,也出現了廉而不勤的不良傾向,不可不察。

鐵規禁令下,一些人飯不吃了、禮不收了,可事卻不辦了﹔更有甚者,奉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官場哲學,不思進取,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現在風頭正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難掩無利可圖的心態失衡。說到底,這是權力觀念作祟,責任意識淡薄,把廉與勤對立了起來。

古人雲: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潔奉公是為官底線,在其位謀其政也是最起碼要求。廉而不勤,小則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大則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危害不容小覷。整治“四風”,是為了讓黨員干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為民辦實事,廉而不勤,豈不與改作風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作為也是失職。尤其在當前,改革爬坡過坎,任務艱巨,要的就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勇於擔當的精神。中央一再強調,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領導干部面對廣大百姓的期待,肩挑一方發展重擔,還有什麼理由不把眼光放長遠些,把標准定高些?

現實中,正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剛性約束,讓一些庸官、懶官心存僥幸。加強批評教育、強化監督問責確有必要,進一步健全科學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形成重德才、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更是治本之策。當無為者混不下去,當“無功便是過”成為共識,還有多少人敢消極怠工?

分享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