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常山縣天馬街道深入實施“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群團組織帶動引導、黨員干部爭先鋒、群團組織爭先進”的“雙帶雙爭”工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調動群團組織積極參與,強化村民主體意識,激發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充滿活力。
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確保履諾踐諾。採取鄉鎮(街道)聯村干部包村、村兩委成員聯系自然村、黨員干部聯戶“三級聯動”形式,真正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無盲區”。推行支部建在網格上,以自然村為網格管理服務單元,重新劃定新的網格黨支部,每個村一般劃定5-8個網格,將各村在冊黨員、在職黨員共545名分配到網格內,明確網格區域范圍和職責任務。網格黨員帶頭承諾履諾,積極配合做好“五水共治”和“無違建縣”建設等。每個網格明確一名負責人,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宣講政策,帶頭參與環境衛生治理,帶頭帶頭拆除違章建房,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街道農村黨員干部共開展各項行動300多起,引領帶動村民參加各類行動近45000多人次。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垂范,激發廣大村民保護環境建設家園的良好意識,形成了村民從“要我干”到“我要干”和“一起干”思想轉變。
群團組織帶動引導,確保全民參與。在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成功的基礎上及時完成團婦協會等配套組織建設,將一批影響大素質高的年輕黨員選拔到負責人崗位上來。充分發揮老黨員、婦女、青年、協會等作用,依托群團組織工作貼近群眾的優勢,上門走訪群眾800多戶,發放各類宣傳單1000多份,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無違建”、“五水共治”等責任書8500多份。將“門前三包”、“無違建”、“五水共治”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宣傳引導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結合我縣農村“三八六一九九部隊”(留守農村婦女、兒童、老人)現象比較突出的實際情況,組建成立“夕陽紅違建義務監督隊”、“巾幗衛生勸導隊”、“青年志願突擊隊”、“微笑義工巡邏隊”等隊伍共80多支,對村民生產生活過程實行全程宣傳、全程督查,引導群眾參與共建美麗家園中,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新風尚。
爭創崗位先鋒,確保服務爭先。堅持完善“1+1”工作法(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引導黨員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創爭項目,作出明確承諾,落實創爭任務,每名黨員的承諾事項在村黨務公開欄公示,並登記造冊。結合無職黨員能力和特長,將各村無職黨員470名設在在民主理事崗、參政議政崗、衛生監督崗、宣傳教育崗、治保調解崗等五個具體崗位上進行管理,力在調動黨員干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服務意識和爭先意識,激發黨員干部隊伍活力,2014年1季度僅周塘村一個村無職黨員就開展各類工作90多次,服務群眾300多人次。同時,組織一批在群眾中有威信但又沒有在村組一級任職的“五老”人員50多人,參與到社會管理的各項事務中來,增添基層組織的戰斗力,並通過開展比承諾比業績、“流動紅旗”評比等活動,把村民的民主自治權利真正落到實處。
爭當先進模范,確保全局生動。組織村民召開座談會、院落會、塘壩會,開展“三比三看”活動,即通過解放前后對比,看自身地位的變化和提高﹔通過改革開放前后對比,看生活水平的變化和提高﹔通過新農村建設前后對比,看村容村貌的變化和改善,逐步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質和美麗鄉村建設熱情。從強化村民自我教育入手,組織開展“清潔經營戶”、“和諧農家”、“十星級文明戶”、“科技示范戶”、“好公婆”、“好兒媳”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評比、示范活動80多次,倡導文明向上的社會新風,通過典型示范教育,帶動其他群眾跟著學、比著干,形成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人人參與建設、建設人人有責的生動局面。
(常山縣天馬街道黨建雲平台供稿 張翼忠 鄭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