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廣大機關干部深入一線,通過三措並舉實現“零距離”聯系、溝通、服務,在接地氣、聽民意、解民憂中“強了責任、轉了作風、提了效能”。
“黨群連心卡”實現“零距離”聯系
以為民解憂作為活動的落腳點,在全縣推行“黨群連心卡”制度,變群眾上訪為黨員干部下訪,黨員干部通過“黨群連心卡”送溫暖聚民心,及時解決群眾急盼急想急需的問題,及時掌握民情動態,及時化解可能影響基層穩定的矛盾糾紛。
巨野縣廣大黨員干部走村入戶,了解社情民意,發放“黨群連心卡”,卡上印著黨員干部的姓名、職務、電話,村民有困難,隻要按卡找人,很快可以得到回復和幫助。核桃園鎮黃龐庄村道路高低不平,排水不暢,影響了村民們的正常生活。村民拿出鎮干部留下的“黨群連心卡”,一個電話,管區主任黃同安得知情況后,積極向鎮領導匯報,協調資金幫助村裡修平了路,配套了下水道。
自活動開展以來,全縣黨員干部已走訪群眾2000多戶,發放“黨群連心卡”1200多張,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328件,已解決280件。
“說事談心室”實現“零距離”溝通
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著眼於及時了解農村基層社情民意,先后在600多個行政村推行以“聽民聲、解民困、聚民心、促和諧”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說事談心”制度。通過搭建農村黨員干部與農民群眾直接溝通交流的平台,群眾的意願得到及時表達,合理訴求得以有效解決,大量矛盾糾紛隱患被化解在了萌芽狀態。
大謝集鎮苗庄村一直以種植大蒜為主,由於大蒜價格不穩定,村裡決定發展核桃種植。村民苗孔富由於沒有種植經驗,便來到“說事談心室”,向鎮干部劉海京了解核桃種植行情。劉海京了解情況后,就積極組織村民到泰安參觀考察,並與泰安核桃種植基地簽訂回收合同。“說事談心室”讓村民說出了心裡話、說順了民意、說來了和諧,架起了一座干群“連心橋”。
“為民直通車”實現“零距離”服務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實行領導干部聯支部、黨員干部聯農戶工作制。在全縣開展黨員干部“進百家門、知百家情、交百家友、解百家難、幫百家富”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走出機關,採取以“情況在一線了解,政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向群眾宣講政策法規、調解鄰裡糾紛、解答疑難問題等,將教育實踐活動以“直通車”的方式推向深入。
全縣860多個行政村全部設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由村干部擔任代辦員,“群眾隻動嘴、干部去跑腿”。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拓展社會性服務功能,搭建“市民之家”服務平台,實行“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給群眾提供了方便,深得群眾好評。同時,簡化審批流程,大力推行零距離服務制度,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紀檢監察機關積極開展下訪、零距離服務企業活動,深入200余家重點企業走訪、調研,協調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廣大機關干部利用蹲點調研和入戶走訪等方式,深入基層、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意願,疏導群眾情緒,以民情日記的形式記錄百姓甘苦、傳遞群眾呼聲,“問題”在走訪中“迎刃而解”。永豐街道辦事處居委會附近的道路年久失修,百姓出行困難。包村干部陳承華了解情況后,積極與辦事處協調,組織施工人員和車輛對該段泥土路進行徹底改造。截至目前,巨野縣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大小問題2000余件,代辦各類事項500余件,辦結率達99%。
以群眾訴求為“第一信號”,以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以群眾滿意為工作“第一標准”,聽訴求、謀發展、惠民生,巨野縣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奏響了踐行群眾路線的“最強音”。
(山東省菏澤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王懷振 王海龍 李曉峰 馬成凱 高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