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表委員之家”,成都溫江區人大代表林麗在認真記錄群眾反映的問題
民生問題如何廣泛收集並快速反應?黨員干部如何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督查效果如何切實有效?成都市溫江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構建起聯系服務群眾的“四大工作體系”,打響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攻堅戰。
市民當起觀察員 建立深入基層長效體系
溫江市民有了一個新身份,以體驗觀察員的身份分批次親身了解家鄉的發展成就,還可向相關部門建言獻策,共同促進地方發展。溫江區城市規劃、重點項目等向社會公開,組織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等向市民開放。市民代表李女士說:“溫江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增進民生福祉,把溫江建設成生態環境優美、人民幸福感充溢的花園城市,為溫江營造了良好的宜業宜居宜游環境,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溫江投資興業,來溫江休閑旅游。”
5月市民體驗月啟動后,溫江區將每月組織一次市民體驗觀察活動,參觀體驗區域規劃、產業發展、政務服務、教育發展、醫療養老、交通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發展成就,共話改革發展大計,使這個活動形成常態化。
領導干部“走下去”、市民群眾“請進來”,溫江構建起民情暢通、黨群互動的基層長效體系。
“代表委員之家” 服務群眾有了定點聯系點
打開代表委員的“值班表”,區人大代表張曉振認真地在台歷上做了標識,本周三需要他值守。原來,為更好推進基層便民服務平台建設,由區委群教辦牽頭,區人大辦、區政協辦、區黨代辦協作建立“兩代表一委員”聯系服務群眾長效體系。代表委員按照安排日期上門“坐班”接待來訪群眾。
在天鄉路社區,代表林麗告訴記者,這一年來,與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群眾選我當人大代表,是他們對我的信任,他們找到我反映問題,是他們相信我能為他們服務,所以我不能辜負了他們對我的期望。”劉麗朴實的言語中透露著她對於人大代表職責的堅持。
外向交通、公共交通、垃圾分類處理,這些群眾反映多、對社會影響大的問題成為張曉振的關注重點。“被選為人大代表后,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思考的問題也更全面了,一方面自己要代表人民群眾說話,另一方面要站在全區的高度對溫江發展進行思考。”
“不僅是通過這個平台收集民意,整合各方力量解決問題。”溫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還要通過黨員干部的帶頭引領作用,服務於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及民生改善。”在他看來,“代表委員之家”空間是有限的,作用卻是無限的。
“一戶一檔” 構建網格化建設責任體系
“代表委員之家”更多的是彰顯黨員干部的主動性,如何做到民情民意全覆蓋?溫江區以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為平台,以社會化服務為核心,全面啟動城鄉一體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街道、社區等全體干部“包片到戶”,逐一對口責任區域,形成覆蓋所有院落、樓棟和每戶居民的聯系服務群眾基層網格。
目前,溫江全區已建立責任網格731個。網格負責人是本轄區基層群眾工作、穩定工作和民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網格、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為了讓群眾對得上“號”、找得到人,溫江全區將網格責任人的姓名、照片、電話等信息制成網格圖,在社區和院落顯著位置公示。針對責任片區每戶居民的走訪情況,建立包含家庭情況、主要困難、解決辦法等內容的民生檔案,做到“一戶一檔”。
政善治,事善能。通過網格化、零距離的方式,服務群眾工作有了具體任務和對象。“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溫江實現聯系服務群眾持續化、常態化。
督查工作亮“紅線” 干部工作有“底線”
服務群眾工作的有效監管與效果評價是進一步開展工作的重要推手。溫江區委常委和人大、政協主要領導牽頭,組成13個綜合督查組,分片、分系統對全區所有部門和鎮(街)工作進行督查,做到全覆蓋、無盲區、不遺漏。
為真實反映服務群眾的真實效果,督查組採取“事先不打招呼”方式,不定期手機街道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工作記錄本》﹔依托手機短信、多媒體終端等信息化平台,進行“正向督查”、“反向抽查”、電話訪談、實地走訪、交叉抽查等方式專項督查。
督查結果不定期通報。對未按要求完成預設任務的街道班子成員,區組織部將進行警示談話,問題嚴重的發出《整改通知書》。督查工作亮明了責任“紅線”,黨員干部則更加明確了工作“底線”。(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