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浙江省龍游縣沐塵鄉在鞏固“住鄉包村聯戶”制度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建德市壽昌鎮“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做法,全面開展以“訪民情、解民憂、集民智”為主題的“基層走親”活動,致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一是用腳步丈量民情。一是干部搭配“老+少”。制定干部聯村安排表,根據10個村村情,實行1名經驗豐富的老干部搭配2-3名年輕干部聯村工作的模式,使老干部發揮“傳幫帶”作用,讓年輕干部迅速融入角色。二是計劃安排“雨+晴”。面對走訪中“老弱病殘”留守、白天基本無人、傍晚大門緊閉的現狀,要求干部合理安排好手頭工作,對晴天不在家的農戶,雨天走訪﹔白天不在家的農戶,晚上走訪﹔家裡沒人的農戶,電話走訪,確保走遍所有農戶。三是走訪劃分“急+緩”。將走訪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走訪對象主要為村“兩委”干部、各線負責人、黨員、村民代表、重點對象等,共500余戶﹔第二階段走訪對象為普通群眾,共3500余戶。3月5日至今,共走訪農戶2653戶,收集意見1350條。
二是用責任分擔民憂。一是記好“兩本賬”,要求干部在走訪中記好《征求意見表》和《包村手記》。征求意見表主要反映農戶對鄉、村發展的意見建議,包括對飲用水、林區道路建設、文化建設、下山脫貧、農民增收等工作的意見。《包村手記》主要記錄農戶的戶情,包括家庭人口、務工情況、房屋建設等方面的內容。二是學會“聊家常”,“走親戚”不是“走過場”,要用農戶喜歡的方式進行,拒絕官話套話。要求以農戶關心的話題為切入點,如:竹山的收成、子女的工作、孫子女的教育、村庄的環境等,推心置腹進行交流,收集到真實的意見。三是擔任“代辦員”,鄉干部在走訪過程中,要主動向農戶宣傳“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生豬養殖污染整治提升、計劃生育等方面政策法規,及時答復農戶意見、建議,主動“代辦”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力之外的事情交鄉黨委備案,由鄉黨委統一答復。
三是用行動落實民願。一是建立“數據庫”。按照道路建設、文化建設、水利建設等八類內容,梳理收集到的意見,錄入電腦建立“數據庫”,並交干部解決、答復。目前,共收集意見1350條,其中:道路建設類445條,佔33%﹔文化建設類108條,佔8%﹔水利建設類216條,佔16%﹔環境衛生類216條,佔16%﹔改善農民居住類162條,佔12 %﹔農民增收類 81條,佔6%﹔社會事業類 95條,佔7%﹔其它類27條,佔2%。二是採用“金點子”。以“周一夜學”為平台,實行“走親”情況一周一匯報。對當前能解決的、有利於鄉村發展的意見,列入鄉議事日程,抓緊實施。對農戶反映較多的林區道路建設、水利建設等方面意見,列入鄉五年規劃,統一實施。三是展現“新作風”。 樹立“為民服務”理念,當好農戶的“店小二”。將走村入戶工作和機關效能建設相結合,完善請假制度、會議制度、住夜包村制度等勤廉制度,對執行情況進行明查暗訪,檢查結果和年終考核相挂鉤,提高干部工作效率,激發干事創業激情。
(浙江省龍游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