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針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一核心,建立項目、市場、收支和監督“四位一體”的公共資源配置體系,努力提高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比例和效率,初步實現了公共資源配置的良性循環。
實行“一個籠子”儲存。著力解決多頭管理、家底不清和市場配置程度低的問題,努力提高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比例和效率。在科學規劃和論証的基礎上,制定了10大類746項的公共資源品目目錄,全面開展公共資源項目清查,共梳理出公共資源項目9類、418項,其中可計價312項,價值271.8億元。按照“部門主導、財政監管、聯合建庫、信息共享”的原則,初步建立了公共資源項目庫,提高了政府統籌公共資源的能力。盡量減少行政配置,推進精簡行政審批127項,向社會購買服務100項,公布了第一批市場配置項目清單297項。將能夠推向市場的自然資源、資產資源等收益性資源和工程、貨物、服務等支出性資源,全部實行公開競爭,使市場配置比率由13%提高到33%。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市級實現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額151.2億元,節約支出11308.7萬元。僅公共設施廣告設置和經營權一項,就獲得收入2288.7萬元﹔社會保險卡承辦權的市場化配置,政府受益3000萬元。
實行“一個平台”配置。著力解決各自為政、管辦不分、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努力提高公共資源配置市場的聚集力和輻射力。整合現有的11個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立了市區共用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構建了管理、操作和服務既相分離、又相協調的“三位一體”的市場運行機制﹔制定了統一的交易流程和規則,確保了配置過程和結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政府招標購買了代理服務,切斷了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經濟聯系﹔引進了市外43個代理機構,擴大了代理市場,淨化了市場環境﹔取消了入菏市場的備案手續,吸引市場競爭主體大量進入菏澤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累計達1930戶。落實公共資源管理部門和行業監督部門的主體責任,強力推動進場交易,2013年10月至今年5月,市級共實現收益性資源進場交易143.4億元,支出性資源進場交易7.8億元,截至目前,統一進場交易率達100%。投資6.95億的城市道路、污水處理和學校建設工程BT項目的市場化配置,既解決了政府財力不足的問題,也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開發建設和經營領域。
實行“一個渠道”收支。著力解決預算制度不健全和收支不規范的問題,努力提高政府收支管理績效。建立公共資源配置收支預算制度,並將其納入政府預算、部門預算或單位財務收支計劃,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形成的財政收支,由財政直接征收或集中支付。對未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配置收支、保証金等實行財政集中收付結算的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公共資源配置超收和結余由政府統籌安排使用政策。2013年10至今年5月,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收入的直接征收率達100%,由此增加收入4.5億元﹔節約財政支出10832.7萬元,支出的規范率達100%。直接用於環境保護、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安全、城市建設等涉及民生的項目195個,配置金額5.8億元,節支率達12.66%。增收節支使得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2013年投向民生的財政資金達到了67.6%,用於農業的支出比上年增加了11.4%。
實行“一套機制”監督。著力解決分散監督、同體監督的問題,努力提高監督的效果。依法落實行業監督部門的首席監督職責,強化財政對預算編制、執行和市場化配置政策執行的綜合監督,建立了監察機關日常巡查、電子監察和執法核查制度,加強了審計機關的現場監督和定期審計,強化了檢察機關的預防職務犯罪以及行業自律機制建設﹔健全了部門之間聯動預防監控、聯動檢查處理、聯動監管信用信息、聯動考核評價的機制。建立了統分結合的市場參與者誠信庫,實行不良信息披露、考核評價、聯動制約和“黑名單”制度﹔實行市場參與者表現與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經濟責任審計、資格資質管理、考核評價、市場准入、服務費用支付和保証金退付挂鉤,進一步健全了失信懲戒機制。內部監督、全程監督、相互監督、社會監督等聯動監督網絡的形成,使得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左右市場配置結果,形成了干部職工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立體防線,廉政能力大幅提升。從項目、預算、配置到收支等各環節,均沒有發現大的違紀違法問題。
(山東省菏澤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王懷振 王海龍 潘炳波 馬成凱 高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