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堅持問題導向、立行立改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針對下基層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迅速啟動整改,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如針對反映的青年創業難等問題,及時分析研究,深化推進青年就業創業三大行動,打造服務青年就業創業“夢工廠”。目前,已累計發放各類貸款1597筆,貸款總額6563萬元,幫助1867名青年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開展創業類活動26次,覆蓋青年5000余人。
唱好融資“三部曲”,破解青年創業“啟動難”問題
一是整合資源,定好 “主基調”。繼續與農信聯社深入開展小額貸款工作,在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共青團組織推動、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優惠金融服務”的小額貸款工作格局基礎上,簡化流程,為青年創業提供有力保障。2014年,共向創業青年發放小額貸款56筆,貸款總額580余萬元,直接帶動96人創業就業。
二是創新模式,選好 “主旋律”。通過市縣聯動,加強與農信聯社合作,為縣農村致富帶頭人給予同類貸款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下浮20-40%的利率優惠,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在此基礎上再優惠10%﹔積極創新擔保機制,為創業青年提供信用、聯保、普通保証等多樣化的擔保選擇。
三是拓寬渠道,唱好 “三首歌”。與聯合村鎮銀行合作,開展常山縣農村青年信用戶評定工作,目前已評選信用戶100名,對已評定的“青年信用戶”給予優惠貸款政策,先后發放貸款103筆共924萬元﹔開展創業達人秀活動,目前已對28位達人進行了優惠授信,授信額度569萬元﹔制定《常山縣青年創業示范戶管理暫行管理辦法》,對信用戶實行“三級”評定、年度審核,推進農村青年信用體系建設,保証信用戶評選工作長效常態。
牽好服務“三條線”,破解青年創業“入門難”問題
一是暢通創業服務“信息線”。依靠青少年活動中心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立縣鄉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幫助青年在就業推薦、技能培訓、項目選擇、資金扶持等方面提建議,為青年提供有效創業就業信息300余個。依靠QQ群、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方式發布培訓、見習、招聘、項目、貸款等就業創業信息4000余個。
二是理通創業基地“見習線”。通過“青企聯動、校地合作”,完善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培訓基地、實踐基地,新建立青年各類創業示范基地4家,為青年提供就業見習崗位80個。同時,依托浙江酷普電子商務公司,建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免費提供電商培訓、營銷見習等一系列服務。今年來,已實現崗位對接上崗157人,通過見習實現就業136人,自主創業28人。
三是輸通創業導師“幫扶線”。推薦縣市青聯、青企協中的企業負責人及高校專家成為青年創業導師,導師與青年根據行業和雙方特點進行雙向選擇、一對一輔導,200余名青年得到創業立項、工商登記、貸款融資、市場營銷、稅收優惠等環節的跟蹤幫扶。同時,加強與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對接,幫助青年解決農業技術等問題20余個。目前,全縣共有青年創業導師10位,並有1位青年在導師的推薦下進入浙江農林大學深造。
把好幫扶“三道關”,破解青年創業“提升難”問題
一是把好政策服務關。深入青年了解意願,通過走訪、調研、交談掌握現今青年就業創業的第一手資料,為“對症下藥”做好准備﹔走訪部門收集政策,整理財政局、縣農辦、人事勞動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服務青年就業創業有關優惠政策10多條,制作《常山青年創業寶典》,便於創業青年找到符合自身條件的優惠政策﹔創新謀劃載體,推出“常山縣創業揚帆行動”、“青年信用戶評選”、“創業素質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等各類扶持青年創業政策10余個。
二是把好素質培訓關。針對青年創業在起步階段面臨經驗缺乏、政策不熟、技能不足等問題,與農辦、高校聯動推進創業素質培訓體系建設。組織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到衢州學院進行了為期7天的創業技能培訓﹔舉辦常山第二期青年創業素質培訓班,50位創業青年赴浙江農林大學接受培訓﹔依托職業中專,組織開辦全縣電子商務培訓班4期。截止目前,全縣已有1200余人參加了創業就業素質培訓,完善了創業項目,將創業夢想付諸實際。同時,通過“引進來”方式,邀請著名學者、優秀創業家講創業,開辦青年大講堂,今年來開展創業講座2場,服務青年1000人次。
三是把好典型示范關。通過開展各類創業大賽、青年就業技能大擂台、大展演等活動,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崗位技術能手。組織參與省市先進評比,14位農村創業青年被評為衢州市“一村一品”農村致富帶頭人,2位被評為浙江省農村致富帶頭人,4位青年入圍衢州市十大青年復評階段。今年4月,從全縣60余名網絡創業青年中評選出10名新銳青年網商,激勵引導青年爭當自主創業、勇於創業的先鋒。
(常山縣團委黨建雲平台供稿 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