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多年來一直比較關注漁民生產生活,把漁民生活問題納入民生工程,統籌考慮。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后,堅持立行立改,以人為本,大力推進漁民安居工程,想方設法解決6個漁業隊、748戶專業漁民、2302人的居無定所、學無所教、老無所養、病無所醫、轉業無門等問題,真正把群眾路線融入漁民“心”中。
堅持自願,提供支持,鼓勵上岸安居。堅持漁民自願、政策引導、因地制宜、方便漁民、就城就近原則,為漁民提供幫助支持,大力實施漁民上岸安居工程。根據6個漁業隊的不同分布和不同情況,採取政府劃撥土地、納入城鄉規劃、並入美好鄉村等方式,解決住房用地問題,通過銀行信貸、社會捐助、財政補助、漁民自籌等途徑,解決建設資金問題。目前,為兩個漁業隊劃撥漁業用地23畝,建設容納116戶漁民的漁業新村,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60平方米。其他漁業隊的住房問題正在通過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劃撥土地自建等方式逐步解決。
明確責任,推進保障,落實民生政策。成立以住建、國土、公安、教育、民政、人社、衛生、農業等部門聯合的工作推進組,明確各單位職責,做到與事對接、與人見面,把責任落到每個人的肩上,確定漁民的戶籍辦理、子女上學、醫保低保、養老就業、生活救助等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工作推進督導機制。目前,全區所有漁業隊全部納入花戲樓街道華佗社區管理,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戶籍、低保、社保、醫療、教育等待遇。專業漁民共享低保226戶423人,辦理新型合作醫療保險1138人,辦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50人,60歲以上已享受養老待遇的達190人。
強化引導,加強培訓,促進轉產就業。針對漁民及其子女就業困難,就業途徑較窄,缺乏專業技術等問題,譙城區開展漁民就業專項調研,走訪漁民,了解他們的就業意向和發展願望。部分漁民表示,以船為家,生活漂泊,收入不穩定,缺少幸福感,有極強的轉產轉業意願。譙城區立即把漁民就業培訓納入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引導漁民轉產就業。2013年共組織漁民參加培訓3場160人次,轉產就業100余人。2014年專業漁民轉產就業培訓正在實施中。通過集中培訓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並且積極與亳州工業園區用工企業聯系,搭建企業招工用工、漁民就業擇業平台,向企業不斷輸送漁民轉產就業的技能工,從根本上實現漁民脫貧致富。
譙城區通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漁民自願”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漁民上岸工作,實現漁民“上得來、住得下、能發展”的工作目標,真正幫助漁民解決了困難,讓漁民得到了實惠,感受到了溫暖。
(安徽譙城農村基層黨建雲平台供稿 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