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在固原地區的理論探索與思考

甘慶君

2014年06月06日15:16  來源:寧夏日報

重塑黨的群眾路線,是共產黨在新時代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在解決目前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四風”問題,密切黨群關系。

一、群眾路線是黨的事業成功的法寶

第一,黨的群眾路線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成果。群眾路線是毛澤東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提出的,是我黨生存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第二,新的執政環境執政條件要求重塑黨的群眾路線。

新的執政環境執政條件發生變化。歷史的發展,使共產黨實現了從領導革命到掌握政權,從領導全面建設到實現改革開放的偉大轉變。

第三,新型社會問題新的社會矛盾較多。存在著貧富差距、群體事件、干群矛盾等嚴重拉大了黨和老百姓之間的關系。

第四,改革的艱巨性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目前,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艱巨性要求和廣大群眾共同努力。

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固原地區意義深遠

第一,紅色革命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在固原地區為革命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紅軍進入固原地區后,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打土豪,分田地,為老百姓解決了實際問題。

第二,紅色革命時期,黨根據回族人的風俗習慣,規定了“三大禁條”“四大規定〝,贏得了回族人士的大力支持,順利地和當地老百姓建立了魚水般的干群關系。

三、固原地區要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實現“兩優”環境目標

第一,“兩優”環境的發展,需要堅守黨的群眾路線。實現“兩優”環境,要求堅守黨的群眾路線,調查研究,形成切合實際的政策。在實踐中解決當地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第二,事業的發展最終要落實到人的身上。“兩優”環境的實現需要一批敢於擔當、能夠負責、能夠創新的領導干部,能夠以改革的精神推進固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

(作者為固原市委黨校講師)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