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常山縣以天馬街道等3個街道為試點,嘗試推出了“民情三寶”,將走親連心、聽取意見貫穿其中,真正做到了知民情、曉民意、解民憂,服務群眾有妙招。
知民情,推行村級“民情連心手冊”。在農村層面,以行政村為單位,收集整理本村信息資料,匯編成《民情連心手冊》,街道駐村連片干部、村兩委會成員人手一冊。書目內容包括街道聯村干部名單、村“兩委”名單、村情簡介、村庄發展規劃、村黨員干部情況表、貧困戶情況表、重點人群戶情況、村全景圖、自然村戶情表、走親連心入戶調查表等10余項。如自然村戶情表中,詳細列出該戶所有成員姓名、性別、年齡、職業情況、田地分布、房屋圖片、聯系方式等。每位駐村干部進村入戶時,隨身攜帶,村情戶情了然於胸。在走親連心活動中,駐村干部將印有駐村干部和聯村領導的姓名、職務、電話號碼的“連心卡”發放給村民,方便服務辦事。截止3月底,周塘村等5個村建立了“民情連心手冊”,街道駐村干部發放連心卡6000多張。
暖民心,推行社區“民情導航圖”。在社區層面,著力於打造便捷高效的“社區活動圈”,以社區衛星電子地圖為藍本,標注出社區“親情居家”工作站、黨員活動中心、小區樓幢、公眾娛樂場所、義工家園、家政服務站點等符號信息,同時建立地址鏈接,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數據和信息,形成一張標識清楚、內容詳實的“民情導航圖”,這既方便了群眾生活娛樂,又有利於社區服務管理。如居民隻要打開社區網站地圖,點擊“零點理發店”,則會跳出該理發店的門面圖片、店主姓名、收費項目、聯系電話等信息。社區工作人員則可通過內部鏈接操作,詳細了解轄區范圍內每戶家庭的信息,掌握社區黨員、低保家庭、孤寡老人等群體分布情況。目前街道有文峰社區等3個社區“民情導航圖”投入試運行,點擊率都在1500次以上,其他3個社區正在積極籌建中。
解民憂,推行街道民情溝通日。每月10日,街道下屬各社區、行政村,一律在社區(村)會議室召開“民情溝通日”。溝通活動由村主職干部主持,公布上月社區(村)務財務明細,通報居民群眾反映問題的落實辦理情況,同時受理社區(村)黨員群眾提出的新訴求、新意見,有條件的社區(村),要求開通社區論壇、微博、微信、QQ群,真正做到聽取民意全方位,解決民困無遺漏。據統計,今年以來,街道民情溝通日受理問題134個,已解決問題117個,辦結率達87.3%,收集微心願520個,認領470個,群眾對民情溝通日認知度達100%,滿意度高達98%。同時,工作日開放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推行便民服務代辦制,開通便民服務熱線。今年一季度,共辦理代辦事項2600余件。
(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 王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