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結合非公企業實際,緊緊圍繞“黨建強、發展強”這一主題,積極探索“365”黨建工作模式,強化“四個二”基本建設,有效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融合互促、協調共進,促進了非公企業健康發展。
選優配強帶頭人,抓實“兩支隊伍”。廣開渠道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通過“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方式,為168家無合適人選的企業選配黨組織書記,從自主擇業軍轉干部中挑選5名軍轉干部到企業任書記。建立非公企業黨務干部年度輪訓制度,2013年,全市共舉辦黨務干部培訓班78次,授訓人數達3593人次﹔今年來,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4月20日前完成了全部非公企業黨務干部的培訓任務。全方位管好用活黨建工作指導員。近年,共從機關和主管部門下派2181名同志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助指導開展黨建工作,努力實現不讓一個非公企業成為黨建“空白點”。
實施“百日攻堅行動”,擴大“兩個覆蓋”。全市共成立280個摸底調查小組,選派2162人,採取逐戶走訪、逐個登記、發放統計表等方式對轄區內非公企業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建立台帳,實行動態管理。各級黨委把這項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定職責、定任務、定時限,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組建“銷號制”和通報制度。按照“分類指導、區域共建、拓寬源頭、領導挂鉤、宣傳引領、考核保障”工作法助推組建工作。“百日攻堅行動”后,新組建非公企業黨組織1383個,覆蓋率達71.8%。同時,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建立聯系點、實行黨群聯動等方式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創建“雙強六好”非公企業黨組織,強化“兩個作用”。積極探索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領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確保黨建工作“有為有位”。開展“四先”(工作技能先掌握、技術革新先帶頭、崗位職責先做到、急重任務先行動)、“五小”(小設計、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竅門)主題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2329個,成立技術革新攻關小組445個、項目1032項,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4966條次。深化“企村結對”,投入項目900多項,資金7.73億多元,涉及120多個鄉鎮300多個村,惠及30萬多農民。開展以“黨員誠信店”帶動“信用企業”、“誠信單位”等創建活動,共評選“黨員誠信店”695家,營造誠信福州的良好氛圍。實施“關愛職工”計劃,開展談心談話、設立互助基金,幫助困難職工解決燃眉之急。據初步統計,非公企業黨組織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共促成簽訂集體合同6189份,涵蓋企業9025家。
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深化“兩個保障”。創新組織保障體制。市、縣黨委依托組織部成立非公企業工委和工作機構,配備31名工作人員,形成了市、縣非公黨建領導機構。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協調解決問題,形成齊抓共管、聯動共建的工作格局。市委下發《關於建立市級黨員領導干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系點的意見》,落實市四套班子25名黨員領導干部挂鉤聯系非公企業制度。目前,全市有384名縣級黨員領導挂鉤聯系非公企業。2013年以來,通過隨機抽選方式組織45個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進行非公黨建述職,促督非公黨建責任落實。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把非公黨建經費按所轄非公企業黨員每人每年不少於60元的標准納入財政預算。從市管黨費中按非公企業黨員每人每年40元標准劃撥。2013年,共為111個“一十百”非公企業黨建精品示范單位下撥黨建經費85萬元。對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進行全面檢查,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等“六有”標准,加強配套建設,推動活動陣地達標升級、發揮作用。健全完善工業園區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和黨員誠信店服務中心建設,拓展了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渠道。
(福州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