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克旗衛生系統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以“五大行動”為出發點,以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為落腳點,積極轉作風、提效能、求實效,為一方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走進群眾,開展公仆本色行動。一是深入一線聽意見。旗衛生系統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門診、病房等服務窗口和一線崗位,面對面聽意見、心貼心搞服務,主動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對收集的100余條各類意見建議逐條分析、落實責任,保障教育實踐活動效果讓群眾滿意。二是走進群眾辦實事。旗衛生局在“機關干部下鄉調研走訪”活動中,察民情、排民憂、解民難、辦實事。4月初,在了解到經棚鎮二八地組手機信號不好的情況后,立即協調移動公司,於5月初投資15萬元為該村修建了手機信號塔,解決了二八地組及周邊240戶居民信息不暢的難題。
培樹新風,開展正風肅紀行動。一是落實“行風九不准”。 大力落實國家衛計委《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准”》,堅決查處醫藥購銷和醫療工作中的侵害群眾利益行為,著力解決態度冷漠、過度醫療、收受“紅包”和“開單提成”等不正之風。二是簽訂“醫患協議書”。就診前醫患雙方簽訂不收和不送“紅包”協議書,醫患雙方互相監督、同步提升,創造溫馨和諧、風清氣正的就醫環境。三是做到“三好一滿意”。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創立克旗衛生系統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品牌。
多措並舉,開展提質增效行動。一是崗位技能大練兵,用過硬技術救死扶傷。推出了扎根草原50載被譽為“人民好醫生”的夏國光和永遠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王海宏等一批作風過硬、技術一流、群眾滿意的先進典型,發揮榜樣感召力量,在全系統形成人人學習先進、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用文化內涵提升軟實力。在醫院建設、醫院管理、醫德醫風和服務禮儀等方面不斷植入文化元素,宣揚愛崗、敬業、專業、仁愛和奉獻精神,為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三是推廣臨床路徑,用規范服務贏得口碑。優化了診療流程、規范了醫療行為、降低了醫療成本,大力提高救治效率,贏得了群眾的認可。
心系群眾,開展便民惠民行動。一是落實項目實打實。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惠民項目,確保在工作中業務熟一點、腿腳勤一點、態度好一點,多一些上門服務、多一些真情付出、多惠及普通民眾。1至5月份,為全旗8000余名高血壓患者、700余名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務,為8000余名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了至少一次的免費健康體檢。二是上門服務心貼心。發揚仁愛奉獻精神,變“坐診”為“上門”,成立“人民健康志願者服務隊”,深入農村牧區、廠礦企業,開展健康知識巡講、義診等活動13次,以精湛的醫術、熱心的服務回饋社會,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革故鼎新,開展完善制度行動。一是立行立改見成果。在活動之初制定並下發《衛生系統職工請銷假制度》和《衛生系統公車使用管理細則》,制度下發后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遲到早退的現象不見了,公車使用也有了“出勤記錄”。二是於法周延求長效。隨著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深入開展,進一步健全完善系統《衛生系統機關工作管理制度》和《衛生系統黨風廉政工作制度》,使機關財務管理、公務接待、績效考核等具體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以制度建設固化整改成果,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搞一陣風,確保聯系服務群眾長效化。
(內蒙古克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呂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