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常山縣堅持虛功實做,實功硬做,唱響群眾路線教育的“宣傳、連心、服務”三重變奏曲,有效提升群眾路線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內宣、外宣同頻共振,做強輿論聲勢。多層次拓展輿論宣傳渠道,創設了“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上傳群眾路線教育信息動態、心得體會120條,被中央群眾路線網採用信息6條﹔在浙江在線網站設立鏈接,在省群眾路線網刊發信息22條。同時,做精做細本地宣傳,在常山新聞網、常山信息港開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報道,在《今日常山》開設“@來@去”專欄,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深入開展“四問常山干部”大討論,開設《一把手訪談》特別欄目,在電視台輪播,營造“全員追趕,不當落后者”的濃厚氛圍。實名注冊教育實踐活動官方微博,設立“微動態”、“微聚焦”、“微典型”、“微督導”、“微經驗”5個互動欄目,目前官方微博已發布有關信息38條,被轉播和評論641余次,被閱讀69236余次。選樹第一批“為民務實清廉”先進典型5名,舉辦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讓廣大黨員干部學有榜樣、行有示范、干有標兵。
聯村、聯企同頻共振,做實連心活動。建立挂聯到村制度,要求縣管黨員領導到聯系村蹲點調研不少於3天,走訪農戶不少於15戶﹔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要走遍所轄村(社區)及困難黨員和困難戶,聯村干部要走遍聯系村所有農戶。在走親連心活動中推行“一卡一牌一手冊”制度。即發放“連心卡”,將印有聯村領導和駐村干部的姓名、職務、電話號碼的“連心卡”發放到每戶群眾,做到一戶一卡,一戶不漏,目前共發連心卡67480張﹔挂“結親牌”,針對項目建設重點戶、黨員戶、創業戶、信訪戶及貧困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2320戶,機關黨員按照“一對一”幫扶服務機制,每人結對一戶,並將附有結對黨員信息的“結親牌”公開懸挂﹔填寫“連心手冊”,登記村民資料,完善民情檔案,撰寫“走親手記”,收集一批事關發展、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題165個,已解決36個。建立企業挂聯制度,當好新時期的“店小二”。以企業黨建指導員和年輕黨員干部為主體,開展“我為企業當‘月嫂’”活動,採取挂職干部收集問題、挂聯單位解決問題、縣級領導難點問題包案的形式,自下而上為企業破解難題,收集矛盾問題94個,為企業代辦手續189項,破解一般問題38項,解決重點難點問題7項。
提效、提速同頻共振,做足服務文章。在窗口單位深入開展“擦亮窗口樹形象”活動,推行“一笑兩立三聲一雙手”服務規范,安排專人負責大廳自主查詢機和LED電子顯示屏的日常管理,24個部門常駐窗口均新配老花鏡、紙巾等便民設備。為65名窗口工作人員統一制作印有姓名、職務、照片、是否黨員等信息的崗位牌,工作人員統一著裝,亮明工作人員的身份和形象。開辟“便民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全程代辦代理制,通過“跑腿”便民服務平台,提供上門服務、跟蹤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進一步拓寬便民渠道,用跑腿辦事的形式跑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環節,提供“快速服務”。全面推行工業項目施工圖聯合審查、工業企業建設工程竣工聯合測繪、工業項目聯合履約驗收實施辦法3個聯合審批機制,並積極推進工業投資項目模擬審批的1個辦法,以完善“3+1”的審批機制,大大提高審批效率。企業從預審到取得施工許可証開工階段由原來的280多天壓縮至102天,其中行政審批19天。
(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 曾榴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