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執政黨一個永恆的課題,也是經濟繁榮,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特別在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社會利益多元,群眾訴求多樣,矛盾多發,如何紓民怨,聚民心,改進作風,實現善治,需要各地在執政為民這個大前提下,積極地探索與實踐。五大連池市以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為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讓黨員干部深入到基層接地氣、辦實事、解民憂,並抓常、抓細,抓長,初步形成了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他們的一些作法和經驗值得很好地總結和借鑒。
一是突出一個“真”字,真情付出,以真心聚民心。不得不承認,這些年,通訊手段、交通工具發達了,但在一些地方,干部離群眾卻越來越遠了,不信任,不對接,症結在於“隔心”。如何打破這面“隔心牆”,五大連池市在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的過程中明確提出要動真情,用真心,真幫實扶,真抓實干。隻有把群眾當親人,換位思考,才能沉下去,帶著感情、滿懷熱情去幫助和關心他們﹔隻有走下車子,放下架子,在老鄉炕頭上坐得住,在爛泥路上下得去腳,才能與百姓交心,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思所盼,捧出一顆真心,贏得一片真情。這種真,還充分體現在主要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上,不光是口頭上發動,更身體力行,以行動做出表率,彰顯了抓好這項活動的決心與信心。
二是強調一個“實”字,務求實效,讓實績來說話。以往有些干部下基層,經常是動靜很大,收效很小,干部露臉,群眾白眼。為此,五大連池市採取專題推進的方式,周密制訂活動實施方案,明確開展活動的主要任務、具體要求和目標,並成立專門的領導推進辦公室,制定了定期匯報、督促檢查和目標考核制度,下基層干部每月反饋進展,督查室跟蹤問效,下基層情況列入年終業績考核,等等。每一名干部在走下基層之前,首先弄清了“為什麼下基層”、“下基層干什麼”、“怎樣下基層”這些問題,思路明晰,抓住重點,很快就進入狀態,以為百姓辦實事、解憂難為榮,不搞花架子不作秀,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真正做到了百姓得實惠,干部受教育。
三是力求一個“新”字,創新載體,活動形式多樣。形勢在變,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期待值不斷提高,黨的作風建設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載體,賦予新的內涵。五大連池市在開展“心連心促和諧”活動中,不拘泥,不教條,根據全市不同級別、不同崗位黨員干部的實際情況,靈活部署活動開展的方式和目標,力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確保了活動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在活動進行當中,還通過統一印發《民情日記》、實施市鄉村“四位一體”幫扶模式、組織“小手幫大手”等,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內容豐富多彩,甚至吸引了黨外人士和中省直單位積極響應和熱心參與。正是不斷創新,讓黨建活動充滿了活力和吸引力。
四是堅持一個“恆”字,踐行群眾路線永遠在路上,服務群眾不應有休止符。道理都懂,真正做起來卻非易事。“五分鐘熱度”、“一陣風兒”現象比較突出,一些干部剛開始下基層時豪情滿懷,但時間一久就覺得差不多了,產生了懈怠情緒,要打退堂鼓﹔還有的干部下去做了一些好事、實事之后,就滋生了自滿思想,總想見好就收,功成身退。對此,五大連池市委在建立長效監督激勵機制的同時,還審時度勢,根據當前形勢發展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隨時調整活動內容和發力點,適時轉段,使改革發展與作風建設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如從前一階段的扶貧濟危,到眼下的以“促就業,助增長”為重點,做到力度不減,溫度不降,讓密切聯系群眾的良好作風“內化為信念,外化為習慣,固化為制度”。
孔子說,禮失求諸野。通過“心連心,促和諧”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五大連池市的黨員干部找回了優良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在全社會聚集起促和諧謀發展的強大正能量。這是群眾路線教育的一次生動實踐,必將產生積極深遠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