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山東省菏澤市:以“四大”行動 構建大信訪格局

2014年06月03日1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菏澤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主動迎擊的勇氣和決心直面信訪難題,聽民意、化民怨、解民憂,努力構建大信訪格局,以信訪工作實效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增添活力、注入動力。

敞開大門,推進領導干部“大接訪”。市委書記於曉明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帶頭落實“一崗雙責”制度,親自接待上訪群眾,協調督辦相關信訪問題。各級領導同志在處理好分管范圍內工作的同時,對自己分管部門和聯系縣區、鄉鎮的信訪工作負總責,全面督查,促進分管部門和聯系縣區、鄉鎮的信訪工作,做到重點矛盾糾紛親自調度督促,重大信訪問題親自調查處理,重要落地項目和決策親自召集有關部門進行信訪穩定風險評估。一是增加領導干部接訪密度。始終堅持“開門接訪”,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事處)領導每周公開接訪一次,特殊時期每天安排一名領導干部公開接訪,節假日不休。各級各部門每天都有一名班子成員值班接訪,確保來訪群眾在第一時間見到有關領導。二是豐富領導干部接訪形式。改變原來單一的領導“坐堂”接訪的形式,實行帶案下訪、入戶排訪、重點約訪、現場處訪等接訪形式。三是延伸領導干部接訪陣地。充分發揮基層所、站、庭、室貼近群眾的優勢,在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比較大的村(社區)設立接訪點,領導同志定時到接訪點進行接訪﹔縣鄉包村領導干部、“第一書記”,實行“地攤式”接訪,把接訪陣地拓展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綜合施策,強化信訪積案“大化解”。市委書記於曉明親自包案,多次協調有關部門單位做好信訪化解工作。市委常委在包案的基礎上各聯系一個縣區,指導縣區信訪積案化解工作。一是領導包案常態化。全市各級各部門每季度對信訪積案進行一次大排查,對排查出來的信訪積案實行市、縣、鄉級領導干部包案負責制,重大緊急的,立即確定包案領導,親自約見信訪人,聽取反映、了解訴求、界定問題、落實措施。二是社會救助最大化。對於一些訴求無政策依據但生活確有困難的信訪老戶、“老、大、難”的矛盾糾紛,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民政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殊疑難信訪案件專項基金等方式,想方設法幫助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三是信訪聽証規范化。對於部分信訪積案、難案、老戶、重大矛盾糾紛,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在征求信訪人意見后,向有關部門提出聽証申請,根據情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照聽証程序,積極實行信訪聽証,並將聽証結果向社會公布,借助社會力量監督信訪事項的處理,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四是問題處置法制化。對於那些惡意串聯、組織、策劃重復上訪和非正常上訪、擾亂公共秩序觸及法規法律的人員,及時收集固定証據,依法對其進行處置,起到有力的震懾和警示作用。五是管理模式網格化。在全市建立以村小組為觸角,村(社區)為小網格,鄉鎮(街道辦事處)為中網格,縣區為大網格,全市為網格總樞紐,形成一級對一級負責、全覆蓋無縫隙的工作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專門人員負責,開展常態化走訪聯系群眾、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政策法規宣傳、信訪服務代理、面對面處理信訪問題等工作。

群策群力,動員社會力量“大參與”。一是邀請法律工作者參與。堅持依法辦信、依法處信,建立健全法律工作者參與信訪事項辦理的工作制度。在領導公開接訪活動中,主動邀請律師參與陪同接訪,對重大信訪事項的處理進行法律把關,防止因法律、政策規定援引不當,損害信訪人利益。對一些疑難信訪案件,由公、檢、法、司等有關部門現場參與,對聽証結果集體會商、集中定論,增強信訪案件處理結果的公正性。二是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充分利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在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注重邀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全程參與,協助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做好矛盾糾紛的化解﹔同時,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承辦單位的調查處理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三是邀請社會志願者參與。組織社會力量參與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各個環節。選擇德高望重、熱心於信訪工作和調解民間糾紛的人員擔任人民調解員,參與到農村鄰裡糾紛的調解中,使很多問題在基層便得到有效的化解﹔動員和信訪人有親戚朋友關系的機關單位公職人員,參與對上訪人的心理疏導工作,拉近與信訪者的心理距離,直面問題的核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聘請心理咨詢師參與信訪接待和信訪事項的處理,由心理咨詢師對信訪老戶進行耐心的思想疏導,解開信訪人的思想症結。

科學研判,實現信訪工作“大提升”。一是超前預警用好“晴雨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敏銳反應,抓早抓小,抓苗頭,抓傾向,抓共性,抓預測,通過個案剖析,輻射放大,解剖根源,制定預案,及時掌控,防止事態蔓延,升級惡化。二是理性研判樹好“正衣鏡”。定期對群眾訴求歸納梳理,分析研判,擦亮鏡子,自我對照,找出信訪工作的重點,矛盾的焦點,群眾不滿意的熱點,發展的共鳴點,既立足“事要解決”,更注重舉一反三,力求各項工作改進提升,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教育、就業、就學、醫療、食品安全、環保、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問題,加強對強民惠民資金的監管,加大對公共事業亂收費、亂加價問題的治理,改進征地拆遷工作機制,完善城市防洪、供排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嚴查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促進黨風政風好轉,維護了群眾利益,提高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減少了越級信訪。三是科學決策把好“方向盤”。把群眾訴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指揮棒”, 群眾有呼聲,黨委、政府有行動,圍繞“熱點”付出“熱情”,圍繞“難點”突破“瓶頸”,圍繞“盲點”實施“改革”,做到決策之前聽民聲,決策之時讓民評,決策之后求民樂,准確調整工作“方向盤”,使決策更加符合群眾利益,贏得群眾的擁護支持,努力從源頭上預防社會矛盾,從根本上建立減少群眾信訪、聚集全民正能、加快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山東省菏澤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王懷振 王海龍 馬成凱 高帥 李壯)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