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個環節的重中之重。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參加的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專題民主生活會,為我們作出了示范。我們要以此次會議為榜樣,不折不扣地貫徹中央要求部署,以延安整風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敢於動真碰硬,確保專題民主生活會高質量、有“辣味”。
開展批評要動真,就是要直面自己或班子存在的問題,敢於自我亮丑。在這方面,市縣區主要領導要堅持“一把手”負總責,當好標杆,帶頭向中央基准看齊,自覺把組織活動的責任扛在肩上,以自身的模范行動帶動黨員干部作風轉變。在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時,主要領導要帶頭對照黨紀國法、對照“四風”標准、對照“三嚴三實”、對照群眾的期盼,檢查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個人的,就指出個人的問題所在﹔是班子的,就指出班子集體的不足﹔主動從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和“總開關”角度剖析根源、強化整改。在批評與自我批評時,隻有各級領導做到不虛不繞、敢於動真碰硬、自我亮丑,其他同志才能放開手腳、暢所欲言。
開展批評要動真,就是要不為人際關系所累,敢於向好人主義說不。那種不敢堅持原則、不能直面問題,對他人講面子、講關系、講私情,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開走,自我批評談感想、相互批評提希望的所謂批評與自我批評,既不可能發現問題,也不可能解決問題。批評隻有不遮掩問題、不回避矛盾、敢於較真碰硬,把意見不繞彎子地說出來,才能觸及思想深處,真正讓自己和別人紅紅臉、出出汗﹔才能起到改進缺點、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的效果﹔才能發現問題、找出問題,進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層層抓好整改。
開展批評要動真,就是要心底無私、打消顧慮,敢於說真話。面對批評與自我批評環節,一些人的心裡是存在顧慮的,他們擔心自己掌握不好度、擔心秋后算賬、擔心影響團結。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而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發現過錯、改正失誤、校正航向的機會,也是對自己和同志的真正愛護。批評隻要是出於公心、出於善意,本著指出問題、幫助改正的目的,就一定能被大家認同。俗話說,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窟窿隻要存在,藏著掖著隻會養癰為患﹔相反,如果拋棄包袱、正視問題、深刻檢討,不但可以補上漏洞,還可以重新贏得信賴和尊重。所以,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隻要心底無私、一心為公,把個人得失看得輕如鴻毛,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於泰山,就能摒棄“老好人”思想,襟懷坦白、一針見血地揭開自己的瘡疤、捅到別人的痛處,確保民主生活會開出“辣”味、開出實效,真正收到紅臉出汗、加油鼓勁的效果。
通過深刻犀利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廣大黨員干部如果能夠直面種種問題,不斷錘煉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以焦裕祿等先進典型為鏡,自覺深學、細照、篤行,就一定能克服在一些基層干部中存在的下鄉怕臟、工作怕苦怕累、遇事怕擔責、好面子、好排場、好見政績、班子不強、干部不作為等問題,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並進一步贏得群眾的信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