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林西縣駐村工作隊真抓實干促發展惠民生

2014年05月30日16: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林西縣落實自治區《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工程“三到村三到戶”工作方案》要求,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39個扶貧攻堅重點村派駐駐村工作隊,將其作為改進干部作風、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的重要舉措。

組合配備好“駐村工作隊員”。縣委辦、組織部、扶貧辦、農工部等職能部門,對全縣所有村進行了逐一摸排建檔,結合近年來領導包村、干部大下鄉、機關單位結對幫扶等工作實際,先后幾次提名醞釀、調整,並經縣委常委會最終確定,選派39支駐村工作隊,隊員配備實行“4個1”即“1名縣處級領導+1名縣直機關科級干部+1名“第一書記”+1名工作隊員”,對39個重點村實行定點、定人、定責、限時幫扶,實現精准扶貧。同時,重新調整完善其余99個村機關干部下基層結對幫扶聯系機制,同步開展扶貧攻堅工作。

協助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工作隊積極參與駐村黨組織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走村入戶,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既注重發現影響村級發展和諧穩定的全局問題,又關注個別群眾的利益訴求。同時,指導參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生活會,引導村委會班子成員和其他黨員干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協助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提升廣大群眾對教育實踐活動的滿意度。

制定規劃好“三年幫扶計劃”。一是查准摸實村情民意。駐村干部採取深入田間地頭、食宿農家、入戶解難題、召開群眾會等方式,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了解深化農村改革、民生改善、推進扶貧開發、維護社會穩定、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圍繞重點制定幫扶規劃。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六項任務和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突出增收產業、危房改造、勞動力素質提高三個重點,制定好三年幫扶計劃,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

爭取落實好“強農惠農項目”。以實施“六項重點任務”和“十個全覆蓋”工程為契機,結合幫扶村自然條件、基礎優勢、特色產業等,優先發展肉羊肉牛養殖、設施農業、林果經濟、生態旅游等主導產業,拓寬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增加農民增收致富支點,支持貧困村產業發展,貧困戶脫貧致富。各工作隊發揮具體協調作用和部門職能優勢,協助幫扶村、扶貧對象做好項目前期准備,並自始至終緊盯各類項目的規劃設計、審批實施、工程進度,加強跟進引導和指導,直至發揮作用,見到實效。

謀劃開展好“基層組織建設”。把扶貧攻堅、實施精准扶貧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幫助制定村級黨組織整改提高方案,注重建強貧困村“兩委”班子,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有效實施“四帶四提”工程,積極推進“1+3”黨組織設置模式,強化村級組織“兩個基礎保障”。加強制度建設,指導督促村級黨組織執行好“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積極推行村級重大事務“532”工作法,密切聯系群眾“456”工作法,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

培養鍛煉好“年輕后備干部”。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長都是從縣直機關年齡在45歲以內的優秀中青年干部中挑選的,任職期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派駐的地方大部分是相對貧窮、落后的村,工作和生活條件差,情況復雜。通過駐村工作實踐,讓年輕干部進一步熟悉基層情況,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增強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實現鍛煉一批干部,儲備一批干部,使用一批干部的目的。

督查考核好“駐村工作隊工作”。一是完善民情調研制度。駐村工作隊員在兩年任職期內,至少駐村1年,並把聽取意見建議情況、工作開展情況以《民情日記》的形式做好詳實記錄,作為開展指導駐村工作和年度考核、評優表彰的重要依據。二是完善督導檢查制度。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跟蹤督查、聽取匯報等方式,對定點幫扶單位領導重視情況、干部駐村情況、工作措施落實情況以及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查,對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督促整改。三是完善考評獎懲制度。採取平時考核與集中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駐村工作隊員每年進行一次考核。對群眾滿意、工作突出、考核優秀的隊員進行表彰獎勵﹔對完成任務不好、活動沒有取得效果或效果不明顯的工作隊,責令進行限期整改。對工作期間出現違反財經紀律和紀檢有關規定的行為,撤換工作隊員並追究責任。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