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讓群眾期盼落地生根

貴州省黔南州:教育實踐活動關注民生彰民盼

2014年05月30日09: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貴州省黔南州將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期盼作為首要任務,立說立行、立查立改,在實際行動中“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不打馬虎”,以實的作風、誠的態度、足的干勁取信於民,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苦練內功,為清楚群眾所想積蓄能量。聚焦“四風”頑疾,做實規定動作,發揚“認真”精神,著力對照學、深入學,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思路想問題,確保黨員干部俯得下身,沉得下心。一是正反典型增強行動自覺。圍繞“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些什麼?”展開討論,引導黨員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群眾觀。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祭》,警醒黨員干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運用“瓮安經驗”,挂牌成立黔南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實地觀摩、現場討論、感悟體會,促進內力轉化。二是深入群眾激發查擺勇氣。結合“聯片結親”、“機關干部進茶園•轉變作風促發展”等活動,各級黨員干部深入聯系點,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福泉市以“我當一天村干部”為抓手,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拉家常、話發展,比照學習群眾艱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精神,對自身存在的不良作風反思反省。三是刮骨療毒提升看家本領。結合《考察識別干部試行辦法》、《對縣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監督的意見(試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試行)》、《誡勉談話和函詢實施細則》等制度辦法,把113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作為“一把手”工程,按照縣(市、區)級領導聯系、鄉鎮(辦事處)領導包保的工作機制,責任到點,落實到人,對工作不力的進行誡勉談話、函詢和談心談話,扎實推動各級“一把手”把軟弱渙散整頓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貴定縣通過對 30 余名“召回”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對 12 名進行降職或免職處理,整治了干部“庸、懶、慢、浮、貪”等“頑疾”,探索提升干部“看家本領”的有效途徑。

真聽實訪,為把脈群眾所需開准良方。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圍繞破解群眾難題,多渠道、多途徑、多角度了解群眾想法,確保意見建議聽得真、聽得實、挖得深。一是搭建平台找真問題。開通“直通平台”和縣(市、區)領導群眾直通留言板,讓群眾不出門、不跑路、不花錢就可第一時間反映問題、表達訴求。制定《信件辦理工作方案》、《信件辦理暫行制度》,對“交流平台”信件進行限時辦結、回復和回訪,以提高滿意度促進群眾參與度,確保意見建議“原汁原味”。州級直通交流平台開通以來,收到群眾留言、郵件39件,其中意見建議類12件、投訴訴求類19件、檢舉類3件、政策咨詢類3件、感謝信2件,辦結率為100%。二是活用干部找准問題。發揮敦操“背篼干部”、荔波“伙計干部”、龍裡“快遞干部”等黔南“仨干部”群像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結親戚”、“認姨媽”、“打老庚”等,各級黨員干部深入田間院壩、車間工地與群眾零距離溝通、面對面交流,破解黨群干群交流少、關系疏遠等問題,促進意見建議找准找實。三都縣“熱線干部”專心聽、耐心解、真心幫,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集團客服”,筑牢了干群感情。三是巧借外力找實問題。充分發揮黨外人士不同階層、不同界別、不同領域等優勢,通過集中視察、界別(領域)調研、個人走訪等形式,從源頭上保証社情民意信息源源不斷,更好的解決群眾所需、回應群眾期盼。九三學社《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州農村基礎教育績效工資改革的建議》、《關於解決村醫后顧之憂的建議》、《加強社會管理的建議》等提案贏得群眾普遍贊同。

立查立改,讓回應群眾所盼擲地有聲。以民生為導向,聚焦群眾期盼,開列整改清單,按類別、分步驟,一件一件、一項一項整改落實,確保不留尾巴、不反彈。一是文風會風“落”到工作中。結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九項規定》,對會議規模、會議內容、文件簡報等進行逐一明確,突出“大會少開、小會小開、多會一開”,強調“奔”主題報告(發言)、“實”部署工作。活動以來,全州縣(市、區)召開會議、下發文件、“三公”經費比上年同期分別減少35.5%、42.2%、43.3%。二是干事創業“沉”到一線去。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各級各部門“一把手”以“從我做起、向我看齊”的認識和態度,身體力行轉作風,俯下身子接地氣,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提升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推行“一站式”集中辦公,變干部“上來轉”、群眾“上來訪”為各縣(市、區)黨政領導“下去跑”、“上門診”,將問題集中一攬子解決。三是便民利民服務“晒”到陽光下。充分整合各職能部門,集中辦公、聯合接訪,採取窗口調處、群工中心調處、責任領導調處的“三級調處”模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各類困難和問題,拓寬服務群眾渠道,讓群眾怨氣來、笑臉回,解決聯系服務群眾的“末梢堵塞”。目前全州建成州縣(市、區)兩級中心14個、鄉(鎮、辦事處)中心118個、片區站121個、村居室1679個,實現州、縣、鄉、村四級立體式服務群眾工作網絡全覆蓋。龍裡縣推行“1個群眾工作中心+N個調節組織+N名調解員”工作模式,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一站式”公共服務的便利。

(貴州省黔南州基層黨建雲平台 劉斌)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