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內蒙古根河市委組織部:“真用心 連民心 暖人心”三步走邁出踐行群眾路線堅定步伐

2014年05月29日12: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根河市委組織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按照“行動早於其他部門、標准高於其他部門、成效優於其他部門”的要求,找准既是活動參與者又是活動推動者的定位,全體組工干部走出機關、深入基層、融入群眾,把群眾當作親人,放下架子、躬下身子、卷起袖子,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樹立了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新形象。

潛心學、創新學、拓展學,強黨性“真用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習是進步的階梯。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科學有效的學習形式、新穎實用的學習內容增強了組工干部的黨性修養,強化了組工干部的責任擔當,實現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和增強宗旨意識方面的固本培元作用。

錘煉黨性踐行宗旨。除了採取個人自學、集中學習、召開座談會、研究討論會等方式,還採用領學宣講、自由討論等形式,組織組工干部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章、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委關於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關文件,發放了《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等學習輔導材料,制發了學習筆記本,要求組工干部在做好學習筆記的同時,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增強黨性修養。圍繞“組工干部好作風是什麼、怎樣做一名作風過硬的組工干部” 為主題,開展研討、演講、辯論、征文等系列活動,強化黨性觀念。

敢於擔當不辱使命。召開組工干部大會,在鮮紅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庄嚴向黨承諾﹔組織收看了《警察日記》、《興安杜鵑》、《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祭》等教育專題片。分期分批安排組工干部到基層一線走訪調研,使組工干部在實踐中豐富閱歷、提高總攬全局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實現“閱歷在一線增長、能力在一線提升、經驗在一線積累”的目標。

真下去、沉下去、融進去,與百姓“心連心”。

堅持敞開大門搞活動,真開門、敞開門、開大門,真下去、沉下去、融進去,主動到群眾中聽民聲、察民意。以入戶走訪“一戶不落”、宣傳政策“一絲不苟”為標尺,真正做到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走訪 “無盲區”、“零死角”。

入戶走訪“一戶不落”。在入戶走訪前,召開走訪工作專項會議,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對入戶走訪進行明確分工,提出相關要求。為確保入戶走訪“一戶不落”,在入戶走訪過程中,除了集中入戶對包片社區進行走訪征求意見之外,對白天上班或臨時有事不在家的居民群眾,利用夜訪、節假日訪等形式進行回訪,對外出人員採取“空中對接”,以電話訪的形式征求意見,確保外出人員的意見建議及時收集到位。對教育實踐活動不了解的群眾和不配合征求意見的群眾,耐心介紹此次活動開展的意義和征求意見的目的,讓群眾把心裡話說出來,把意見和建議反映上來。

宣傳政策“一絲不苟”。為了把中央、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和我市相關政策,傳達到每一家、每一戶,組工干部提前進行了領會、學習和歸納,重點對中央“八項規定”、全國、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和我市“兩會”精神、黨的惠民政策等進行了編輯整理。在走訪調研過程上,組工干部不僅認真細致地做了講解,而且對百姓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也用最朴實的語言、最恰當的方式一一做了解答,讓百姓的頭腦更清晰了,心裡更亮堂了。

活動以來,全體干部先后分期分批8次來到阿龍山鎮開展社情民意調查。共計走訪群眾343戶,發放政策宣傳單400余份,征求意見表350余份,征求到經梳理后4個方面8個類別32個問題,確定幫扶項目7個,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個,確立重點調研課題5個。

一身土、兩腳泥、接地氣,辦實事“暖民心”。

浮在面上、蜻蜓點水、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老百姓最不喜歡這樣的黨員干部。

領導干部身先士卒。組織部長王剛同志,每月必到王樹伍、李順發等幫扶戶家中,與他們嘮家常,問他們缺什麼、少什麼、什麼最急需解決,家裡的活、地裡的菜,看到了都要伸把手。王部長常說:“隻有把百姓的事當作自己家的事,那麼百姓才能信任我們、支持我們、依賴我們,我們才真正與百姓做到‘魚幫水、水幫魚’”。先后協調呼倫貝爾市扶貧辦爭取黑木耳種植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資金200萬元(分4年撥付,每年50萬元)﹔為阿龍山20戶種養殖戶協調小額貼息貸款100萬元,向市財政局爭取“一事一議”專項資金41萬元用於硬化鎮北道路路面﹔為“強民”黑木耳種植合作聯社申請20萬元資金用於修建菌種培育室﹔協調教體局為社區投入了價值20萬元的健身器材。

組工干部率先垂范。阿龍山鎮居民周洪江打工時發生重大事故,全身燒傷面積達70%,夫妻二人均無職業,生活極其困難,且無固定住所,面對這種情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爭取到購房資金5000元,解決了居無定所問題。居民孫鳳嶺身患肺癌,每天輸氧都要從根河購買,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無形中增加用氧成本,積極與鎮中心衛生院取得聯系,實現了本地購氧。市整風肅紀專項工作第三督查組,在驅車前往相關單位開展督查工作路上遇見一男子突然倒地抽搐,情況危急。工作人員及時撥通了120電話,並對該男子採取了緊急施救措施,使其蘇醒過來。后經了解,該男子患有癲癇病,由於搶救及時避免了情況進一步惡化,工作人員的這一舉動得到了當事人和路旁群眾的贊許。與信用社簽訂使用合同,解決社區辦公和活動場所問題,為社區捐贈4台電腦、2台打印機、1台攝像機、36把椅子和7張辦公桌。為包扶戶周洪江協調傷殘等級重新鑒定為二級傷殘,使其享受到了每人每年600元的殘疾人補貼和500元的困難職工補助﹔為包扶戶李順發協調其當年因超生造成42歲的兒子至今沒有戶口需要落戶的問題﹔為包扶戶王樹伍家購買了價值1000元的油氈紙及鋼釘。帶領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們參觀敖魯古雅博物館,開辦兒童心理輔導講座,組織市機關50余個黨支部、500多名黨員干部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市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站北側共計植樹2183棵,營建了黨員示范林等等。

(內蒙古根河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