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柯城區全力推行“六個一”群眾工作法,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一“卡”心連心,服務群眾全天候。鄉鎮(街道)深入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度,制作“干群連心卡”,亮明駐村干部和聯系領導的姓名、聯系電話和代辦事項等便民信息,群眾有需要隨時可以聯系鄉干部,方便群眾不出村也能辦成事。結合“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活動,逐戶發到群眾手中,做到第一時間了解群眾所想,第一時間解決群眾所困,真正架起一座親民、為民、富民的“連心橋”。據統計連心卡發放兩周內,該區各鄉鎮干部共接到群眾咨詢電話1500余個。
一“站”便群眾,提升素質強服務。結合辦公用房清理整頓,各鄉鎮(街道)騰出一間辦公用房挂牌晚間便民服務站,作為群眾晚間來鄉辦事的第一窗口,推行七點半錯時服務制度,對工作時間外接待的事項,能辦的當場辦理,不能辦的做好登記,待第二天由值班人員轉相關業務人員辦理。各村(居)設立代辦點,每天安排人員值班,對群眾訴求和信訪事項登記在冊,採取“相關材料一次告知,辦理之前一次提醒,上報鄉、區一步到位”的方式,在村(居)務公開欄內和代辦點上公開代辦事項、辦事流程、村(居)干部輪值表,群眾可以直接在家門口辦理一些簡單事項。
一“屏”晒業績,比趕進度促奔跑。在區政府門廳和《今日柯城》設置工作業績屏,動態發布各鄉鎮(街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任務和進度,以“倒逼”法實行挂圖作戰﹔在有關鄉鎮試行鄉鎮干部晒業績制度,在鄉鎮政府顯眼處放置電子顯示屏,將工作安排及三改一拆、項目競賽、生態家園建設等排名滾動公示。通過工作業績定期晒,在全區營造“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競爭環境,激發鄉鎮(街道)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和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
一“箱”集民意,群眾反映有著落。在區、鄉兩級政府、各部門單位、行政村辦公樓前安放意見箱,同時在網絡上公布意見征集熱線和電子郵箱地址,廣泛搜集民情民意,指派專人負責意見箱工作,做到同步查看、每周開啟,及時收集、整理和登記群眾意見,同時建立登記銷號制度,對辦結的事件及時登記並銷號,確保群眾意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截至目前,該區共收到群眾反映問題180余件,現已解決160余件,對暫不符合政策條件的訴求做好解釋工作,問題解決率近90%,群眾滿意率達95%。
一“記”悟心得,勤干善思體民情。區、鄉、村各級干部職工每人一本工作日志,專門用於記錄每天工作要點、完成情況、走訪群眾記錄及工作思考,促使干部工作量化記錄、有據可考。實行各級黨政班子成員對分管干部工作日志一周一閱批、一旬一總結制度,黨政主要領導對干部工作日志進行一月一點評,在批閱和點評中,讓干多、干好的干部更有工作勁頭,讓不干、少干的干部坐不住,真正讓干部“走”下去,為群眾服務上門。
一“部”鞭整轉,幫扶后進爭先進。鄉鎮(街道)、醫院等支部黨員較多的單位,探索建立群眾路線教育臨時支部,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將平時表現差、存在違紀行為,並且在黨員個人星級評定中,經黨支部、群眾打分不及格的后進黨員,遷入該支部進行專項整頓,挑選工作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領導干部兼任支部書記,指派專人進行“1對1”幫扶。一段時間后,對確有改觀的黨員,經再測評、再考察,認為可遷回原支部的將黨組織關系遷回﹔對仍無明顯改觀的黨員勸其退黨,勸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黨建雲平台供稿——趙杰 鮑紅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