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雲南大理:抓實11件群眾關注事 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2014年05月28日09: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大理州在聚焦“四風”的同時,結合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省委督導組的反饋意見,真抓實做,逐項分解任務,落實部門責任、明確整改時限,切實解決好關系民生的11件實事,努力贏得群眾滿意。

開展“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把“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內容的“三清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作為全州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採取部門包村方式,定期組織干部職工深入挂鉤村,與村民一道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安排專人駐村(社區)督促抓好日常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並幫助各村(社區)建立健全“三清潔”常態機制,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衛生問題。目前,全州共有565萬人次參與整治活動,清運垃圾11萬噸。

開展市民“出行難”專項整治。著力解決市民“公交候車難”“出租打車難”“出行乘車難”問題。加大公交候車站、樞紐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合理規劃乘換車樞紐布點,加強公交智能化系統建設,搭建公交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召開了2次新增運力的聽証會,出台了錯時交接班規定,禁止出租車駕駛員在17時至19時上下班高峰時段進行交接班,以緩解市民打車需求。加強各家出租汽車公司在企業管理、安全運營、經營行為、運營服務、社會責任五個方面的質量信譽考核; 加快實施解堵治擁交通項目建設,分批實施交通緩堵優化項目,委托昆明理工大學編制大理市內外干線交通路網規劃,著力解決市民出行困難。

加大“三喪失”人員救助力度。全州始終把“三喪失”(喪失勞動能力、喪失經濟來源、喪失脫貧基礎)人員的救助作為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州委把做好“三喪失”人員的幫扶工作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邊學邊查邊改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工作中,堅持應保盡保,對全州24582戶46517名“三喪失”人員給予了救助﹔創新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開展電話熱線救助工作﹔民政部門還通過精神慰籍、心理疏導、物資慰問等方式加大對“三喪失”人員的救助幫扶力度。

解決農村醫療藥品配送不到位問題。積極探索網上採購與自行採購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群眾能及時買到物美價廉的基本藥物。在原有10家藥品配送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向省衛生廳申請再新增5家配送企業。制定“不及時配送藥品企業的懲處辦法”,每個月公布一次配送情況,加大對藥品中標企業和配送企業的監管力度。擴大基本用藥採購范圍,進一步改善基層用藥的局限性。據不完全統計,全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費用次均降低了11%,住院費次均降低了9%。

解決農轉城工作政策不配套問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選准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明確“三步走”工作目標,健全和完善配套政策及措施,為全州城鄉統籌發展改革工作提供了科學可行的政策保障。加大政策宣傳,全州共印制和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412.88萬份,各種媒體宣傳847次,深入基層宣傳4194次,宣傳受眾達243.86萬人,宣傳覆蓋面達91.75%。強化督查,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培訓,全州開展崗位專題培訓累計260次,以會代訓500次,其他形式培訓650次。

切實提高為民服務中心服務水平。全力推進行政審批網上服務大廳建設,建成“一站式”政務服務工作平台和網上審批服務平台。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放權。同時,建立政府分管領導到政務中心巡查、政務局領導到政務中心大廳帶(坐)班、政務服務大樓進駐單位聯席會議、房產証窗口核查現場辦理、政務局領導挂鉤聯系辦事群眾、政務服務中心服務質量倒查等制度,切實提高服務效率。

解決政府性工程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全州建立健全清理化解政府性債務工作常態機制,各級各部門執行清理化解債務工作月報制度,對政府到期債務、政府拖欠工程款,特別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進行專項清理化解,加大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力度,並制定債務管理長效機制。對轄區內在建建設工程項目支付農民工工資情況集中進行排查,對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切實抓好林地糾紛、移民搬遷等突出問題。組織干部開展全州范圍內的接訪、下訪,深入排查摸底村民小組林地邊界的糾紛、村民之間的林地林權糾紛和移民搬遷等遺留問題,切實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認真分析研判,著力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完善校點撤並后管理服務不到位問題。認真排查,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對於一些群眾意見比較大、問題多,上學路途比較遠的學校,認真做好科學合理規劃,有效解決農村中小學校點撤並中出現的新問題。實行由政府安排編制配備工勤人員和學校聘請臨時工,解決撤並后的寄宿學生的食宿問題。

解決農村幼兒園和小學管理不規范、不到位問題。安排專項資金解決部分小學校舍簡陋、整體環境較差、衛生條件較差等問題。大力響應國家“特崗教師”招聘計劃政策,今年共為鄉鎮招聘特崗教師777人,解決師資力量不足問題。全面實施“學前教育3年行動計劃”,要求全州每個鄉鎮建設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現實全州學前教育的標准化、規范化。

規范農村危房改造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嚴格按照中央和省規定的危房改造支持對象和補助標准,落實相關政策,積極分析研究,結合實際增加州、縣配套資金。對未進行危房改造而領取該項資金,村干部挪用克扣、私分侵吞危房改造款或是在分配危房補助指標時,不按要求程序來做,沒有進行民主評議和民主公示,將危房改造的指標“私分”、以舊充新等情況進行了嚴肅查處。

(雲南省大理黨建雲平台供稿 楊正楷)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