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克強總理視察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區鐵南棚戶區時提出的“棚戶區居民三年搬入新居”的指示精神,赤峰市確定了強化“五個先行”、突出“三個結合”、堅持“三個為主”的工作思路,將棚戶區改造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最大的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努力實現“一年大變樣,三年全完成”的改造目標。
強化“五個先行”。一是規劃先行。高起點、高標准制定各類規劃,突出區域特色,打造精品亮點工程。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調整規劃,擴大棚戶區改造范圍,爭取讓更多的棚戶區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實現從“憂居”到“宜居”的轉變。二是制度先行。制定了嚴格的房屋征收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程序,扎實推進工程建設、招投標、房屋和土地征拆、安置房建設管理等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建立聯絡員工作例會制度、信息報送聯動機制、廉政工作制度、請銷假制度、例會制度、考勤制度等制度,規范工作人員行為,增強辦事處與征收辦、棚改辦之間的協調溝通,形成務實高效的部門聯動機制,確保棚戶區改造各環節工作高效推進。三是輿論先行。通過入戶走訪,現場解答居民疑問,發放《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意見》和《征求意見表》,建立民情台賬等方式,做好前期動員。在拆遷過程中,通過召開動員會、組織居民代表大會、發布公示公告等形式,將特困戶和低保戶認定、房屋評估價格、回遷順序號、選擇樓棟戶型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全部公開,解除被拆遷居民對政策執行方面的顧慮,切實把民心工程做到百姓心坎裡。四是回遷房建設先行。加大回遷安置房建設力度,實行房屋征收與回遷房建設同步進行。力爭通過三年時間投資61.47億元,完成59.1萬平方米回遷房建設任務,讓4585戶居民喜遷新居。五是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先行。將供水、供熱、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與生活服務設施同步規劃,並先行建設。力爭2015年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工,2016年完成建設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修建28.34公裡城市中環路和市政道路、新增55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的目標。
突出“三個結合”。一是將棚改工作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起來,堅持把保障群眾基本住房需求作為棚戶區改造的根本目的,在棚戶區改造項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努力建設一批規劃設計品位高、質量好、有地域特色的棚改和保障性住房項目。二是將棚改工作與城中村改造工作結合起來,促進村容村貌的改變、村民集體資產的增加和村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三是將棚改工作與企業退城進園結合起來,鼓勵企業通過“退城進園”招大引強,引導企業圍繞發展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新上一批好項目、新項目、大項目,加速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
堅持“三個為主”。一是工作以政府推動為主。成立專門領導小組,發揮政府組織引導作用,全力推進政策制定、資金籌措、項目運作、招商引資、征收安置、公共基礎配套等各項工作。在棚戶區成立房屋征收指揮部等相應的組織機構,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發揮主要領導帶頭作用,深入棚戶區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定期聽取專題匯報,並就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二是資金以市場運作為主。堅持多元融資,全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實現各方共贏。三是結果以群眾滿意為主。廣泛組織開展社情民意“大走訪”活動,要求工作人員深入棚改一線、深入群眾家中,摸清群眾對棚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嚴格的房屋征收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程序,對工程建設、招投標、房屋和土地征拆、安置房建設管理等重點工作和關鍵環節實行全程監督、全程公示、全程考核、全程問責,堅持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棚戶區改造工作的評判標准,切實將棚戶區改造工作打造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內蒙古赤峰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