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眾工作,就要走到群眾中間去,坐到一條板凳上,這是老辦法、笨辦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杭州市建德市壽昌鎮實行“百名干部訪萬戶”,全體鎮干部離開“案頭”、走向“村頭”、熟悉“戶頭”,在挨家挨戶走訪群眾中接受群眾路線教育、增進與群眾的感情,進一步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用腳步丈量民情
壽昌鎮將全鎮92名鎮干部編為27個走訪組,每組負責走訪1個村(社區),人均走近200戶,實現全鎮23個行政村、4個社區的15755戶村(居)民全覆蓋,做到“干部參與沒有例外、走訪群眾不漏一戶”。
鎮黨委科學統籌入戶走訪與鎮機關日常工作,合理安排走訪進度,確保兩不誤、兩促進。各走訪組綜合考慮地域范圍、村(居)民戶數、信訪情況、重點對象分布、生活習慣等因素,精心制定走訪路線圖,使走訪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鎮裡還建立走訪周匯報、月檢查、季通報等制度,定期召開走訪工作交流點評會,及時掌握走訪動態。鎮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審查干部走訪情況、不定期回訪群眾,由“兩代表一委員”等人員組成的督查組進村入戶隨機抽查走訪情況。對未按要求做好走訪工作的干部進行約談或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將走訪情況作為干部考核重要內容,並讓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給聯村干部打分,未完成走訪計劃的干部取消各類評優評先資格。
去走訪不去走秀
把走訪作為鎮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課,人手一本《走訪登記手本》,詳細記錄村(居)民家庭結構及每名家庭成員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政治面貌、特長愛好和困難訴求、意見建議、反映的問題及處理結果等情況,特別是對種養大戶、企業負責人、征遷戶、信訪戶、困難戶重要信息的記錄更為詳盡。
堅持全覆蓋走訪與重點走訪相結合,做到生病住院、生活困難、遭遇災害、老弱病殘、病故去世“五必訪”,對困難戶、低保戶、軍烈屬、傷殘戶進行定人幫扶,對信訪戶、拆遷戶、計生戶、矯正戶進行跟蹤聯系,掌握其思想動態、生活狀況第一手資料。鎮干部洪志堅負責鎮裡殘疾人事務,全鎮1380戶殘疾人家庭、508名二級以上殘疾人,他幾乎走了個遍,對誰家最困難、誰最急需幫助了如指掌,更好地落實政策和資金為殘疾人家庭雪中送炭。
鎮干部根據走訪記錄,定期撰寫分析報告,做到聯系村情清、重點戶頭清、急難問題清。在省委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隨機抽查中,聯村干部說起走訪對象的家庭情況如數家珍,哪個村矛盾問題比較多,誰家生產生活有困難,哪戶是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人人心頭都有一本“民情賬”。
干部們在走村訪戶中經受了鍛煉、增長了本領。很多干部反映,一開始大家不願走、不敢走、不會走,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嘗到了走訪的甜頭,村(居)情況熟悉了,群眾聯系熱絡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提升了,干工作的底氣更足了。不少年輕干部講,走訪倒逼他們學方言、學政策、學農村實用技能、學做群眾工作,自己身上少了書生氣、多了泥土味,很有收獲。
見行動不搞形式
鎮領導班子定期分析走訪情況,對收集到的問題和意見進行“會診”,能解決的馬上解決,需要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的及時研究上報,不能解決的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使走村訪戶這一有效形式,真正轉化為為民務實清廉的實際行動。
一是有事幫辦、無事連心,黨群干群“一家親”。對走訪中了解到的群眾家庭困難,鎮干部總是想方設法排憂解難。鎮紀委書記徐愛芳了解到西門村陶鳳華家住的是危房、兒子患有精神病但一直無法辦理殘疾証后,馬上幫她聯系醫生上門做鑒定、辦理殘疾証,申請農房改造補貼、多方籌措資金蓋新房。文體站長洪素萍發現群眾文化生活比較貧乏,指導編排了《四老太逛街》等農民劇,深受群眾歡迎。鎮干部“無事也登三寶殿”,經常到群眾家裡坐坐,拉拉家常,留張連心卡,感情就這麼近了。聯村干部毛菁菁說,“走村就像走親戚,越走越親。現在如果讓我換個村,還真舍不得。”
二是圍繞中心、以訪促干,鄉鎮發展求得“最大公約數”。近三年是壽昌鎮大建設的時期,42個重點項目密集上馬。要完成項目建設,沒有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難以想象的。比如,壽昌江整治工程是省裡的重點項目,總長4.99公裡,需要征用140畝田地,涉及沿江多個村庄的137個農戶,征遷任務非常重。鎮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趟不行兩趟,多的跑了20多趟,終於啃下了這個“硬骨頭”。很多干部說,“征地先要增感情。隻有干部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辦事,把功夫下在平時,凡事跟群眾商量著辦,關鍵時候群眾才會買賬”。
三是以鎮帶村、固本強基,鄉村治理實現良性互動。在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中,鎮裡干部齊上陣,進村入戶摸選情,5個難點村由班子成員包干靠前做工作,加強選舉現場指導,確保了整個換屆平穩有序,一次選舉成功率較上屆大幅提高。有村民反映,前幾年別說鎮干部,連村干部都不怎麼見得到,現在干部下訪多了,群眾上訪就少了,鎮裡連續兩年在市綜治工作考核中位列首位。鎮長姜建生說,“鎮機關沒有圍牆,以前村民有事就奔我辦公室,現在問題都解決在村裡,我這裡‘清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