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現有面積6.5平方公裡、人口10978人﹔南霄村黨委下設五個支部,黨員206名。2006年,新一屆村兩委領導班子走馬上任以來,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拼搏爭先、求真務實,奮力朝一流鄉村邁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成為令多方矚目的后起之秀,《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社等多家新聞媒體都進行過相關的報道。村黨委2010年、2012年兩度被福清市委授予“五星級”黨組織稱號,成為全市唯一人口過萬的"五星級"村黨組織和福清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
凝心聚力新村建設創佳績
改革開放后,南宵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看,業績平平,同福清一流鄉村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由於村庄大、人口多、情況復雜,人稱“南霄、南霄,沒人吃得消”。而剛走馬上任的新一屆村兩委領導班子則是另外的看法:“千難萬難,走群眾路線就不難”。
新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廣泛調研村情民意,凝聚共識。他們多次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民主生活會、群眾代表會,進行分析探討﹔他們分頭走家入戶,廣泛征求對村兩委與全村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他們認識到,盡管目前村裡存在各種矛盾和問題,但發展經濟、建設美好新農村、追求幸福生活卻是全村村民共同的願望和強烈的期盼。
順民意、謀民利,才能得民心。經過充分的討論和專家論証,並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村兩委推出了以“三區、一園”建設為主體的振興南霄村的整體規劃。
“三區”建設,即南宵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洋工業小區建設和南宵新村小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土地整理的基礎上,集中連片,引進農業實力企業,發展高優農業,提升全村農業發展水平。和洋工業小區建設在緊鄰龍田工業小區的地段,利用村1500畝雜地,引進多家企業,實現工業強村。新村小區建設根據村民強烈改善住房條件的願望和嚴格控制群眾無序建房的要求,保障土地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在南宵村北面建設150畝的集中住宅小區。
“一園”建設,即村中心公園建設。在南宵村最中心建設一個佔地50畝的村中心公園,建設標准籃球場、健身路徑、樓台亭榭等設施,為全村群眾提供一個集休閑、文化、鍛煉的好場所,進一步豐富群眾文體生活。
目標,凝心聚力﹔藍圖,則要靠拼搏實干繪就。
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關鍵。為推進"三區、一園"建設,村黨委成員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層層落實責任制,並全程跟蹤服務,全力促進項目早日動工,並帶頭拆遷、征地。對無職黨員,有針對性的設立了七類服務崗位,共70名年富力強的黨員主動報名參與,做深入細致的工作。
艱苦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經過土地整理后的900畝集中連片的農田,經村主干多方努力,2011年10月份,引入利農農業技術(福清)有限公司入駐,承租村裡流轉的土地,建起鋼架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總投資1.5億元。承租期簽了16年,現在每畝土地租金漲到了770元。還有近300名村民在該企業打工,實現“在家門口上班”,每人年增收兩萬多元。
南宵新村小區建設。第一、二期共建成68棟住房,佔地57畝,總投資約5500萬元,2012年8月份交付使用,隻向村民收取建設成本。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的新村,成為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極大提升了新村建設的檔次和品位。包括省市領導在內的各方參觀者絡繹不絕。三期、四期項目已被福建省建設廳列為重點項目,現已完成90%土方和打樁工作,並委托省住建廳設計。下一步,將加快進度完成預算及工程招投標,爭取建成省優秀新農村住宅小區。
工業小區建設。佔地1500畝的和洋工業小區項目已步入緊張的籌備工作當中,基礎設施建設正有序推進,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意向入駐,包括家俱、摩托車配件、機械、石材加工等,意向總投資達2億元。
村中心公園建設。村兩委已籌集資金1000萬元,其中本村企業家踴躍捐資800萬元,都已全部到位,村兩委將帶領全村群眾共同推進項目落實。
求真務實為民辦實事碩果累累
村兩委始終認為,貫徹群眾路線最關鍵的建設服務型黨組織,多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多年來,村兩委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辦了許多事關民生的好事、實事。
2010年,在村兩委辦公大樓一層,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和糾紛調解窗口。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代辦制度,對農業生產、土地村建、人口計生、社會事務等各方面工作進行一站式服務。“農事村辦”這一服務工程,大大方便了村民,深受村民好評。
2010年,投入130萬元對村主干道進行拓寬,寬度達13米,全村13個自然村全部道路實現了水泥硬化。為解決本村去世村民的骨灰集中統一安放問題,2009年,村籌資400余萬元,建設佔地面積3畝的“南宵思親堂”,2010年竣工並投入使用﹔佔地20畝的公墓建造報批手續也在抓緊籌備之中。2011年,村籌集資金60萬,在村主干道兩側安裝路燈,不僅增強了道路安全,而且進一步亮化美化了村庄。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南宵村投入10萬元設立農家書屋,增訂大量報刊雜志,藏書共計3000余冊,並加強管理,確保書屋的正常開放和運行。修繕南宵影劇院,設立多個健身路徑,為全村群眾提供良好的娛樂、鍛煉場所。成立健身組、腰鼓隊、秧歌隊,由村裡統一購置音響、服裝、道具等,開展激情廣場大家唱、大家舞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2009年村黨委設立“黨員關愛基金”,構建黨員關愛工程。幾年來,黨員關愛基金得到了村內企業家、廣大黨員及村民的積極擁護和支持,目前已籌集基金50多萬元,幫扶困難黨員64人、病殘黨員48人,高齡黨員10人,扶助貧困學生20人,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有力增強了黨員隊伍的凝聚力。與此同時,村黨委還加強對村孤、老、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五保戶家庭、軍屬等人員的生活保障,每年的節日期間都給予慰問補助,努力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
為保証“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開展,村裡每年投入35萬元,用於維持村保潔隊伍正常運轉。在全村積極推進排洪、排污、綠化設施改造,完成了全村3500米下水道改造。一系列美化、亮化、綠化的舉措,使南霄村的環境面貌不斷改善。
民主管理讓群眾真正當家作主
南霄村人口眾多,矛盾錯綜復雜,群眾利益訴求多元。南霄村兩委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充分發揚民主,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切實做到“讓群眾說了算”,讓群眾當家作主。
村裡每周一都召開村兩委工作會議,了解村裡各個重大項目建設情況,並對事關村民利益的決策進行民主表決,同時加強村黨務村務公開欄建設,及時更新工作動態。南宵村認真落實農村五要工程(村裡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代表大會,就村民關心的村財收支、村務公開、黨員管理等情況進行通報,加強農村資產、資金、資源的監管。
為讓村民真正當家做主,南霄村還注重民主管理方式的創新。2013年5月8日,南宵村舉行“農民公寓建設”聽証會,近百名村民代表就新村改造建設項目中的“農民公寓建設”資金管理、土地使用、工程進度、工程質量等事項以“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逐一審議。這一創新之舉,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2013年5月21日的《農民日報》以“農村聽証會值得推廣”為題進行了分析評論,中國青年報、新華社等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轉載。
切實加強民主管理,成為了南霄村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群眾路線是做好農村工作的生命線
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再次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型期,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困難挑戰增多,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對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許多亟待破解的課題。南霄村依靠群眾路線打造一流鄉村的實踐再次証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無往而不勝的法寶。
首先,要做到在感情上貼近農民群眾,解決"為誰干"的問題。有些村黨組織和村級班子成員,之所以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上業績平平,對群眾疾苦不上心,歸結到一點,就是沒有真正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要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建設,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把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作為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站在農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做決策、提措施、抓工作。
其次,要在行動中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干什麼”的問題。要認真體察群眾願望,關心群眾疾苦,盡心盡力幫助解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再者,要在工作上依靠農民群眾,解決"怎麼干"的問題。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和主人,在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創造力。隻有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從農民群眾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取得成功。
依靠農民群眾,必須切實落實農村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南宵村舉行“農民公寓建設”聽証會,就是農村民主管理方式方法的重大創新。近些年來,各地都在大力推行村務公開,但在一些農村,村務公開有名無實,村裡的財務收支、村務管理等情況缺乏透明度,村民對村干部的監督很難實現。針對村裡重大事項採取聽証會制度,面對面征求和採納村民意見,能夠有效體現村民的民意訴求,提高村民參政議政的熱情,有效實現民主監督﹔能夠增強農村基層管理的透明度、公信力,減少村干部與村民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有利於農村各方面建設更好地發展。
(福建省福清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