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中醫通過觀“五官”辯“五臟”,洪澤縣落實群眾路線,以調“五官”養“五臟”知“五真”,引領黨員干部帶頭學理論知民情曉民心辦民事。
嘴上的競賽,補“脾臟”,說真領悟。洪澤縣教育實踐活動用鄉鎮、縣直機關、處級干部三輪電視知識競賽,將實踐活動從“課堂”搬到“賽場”,從“會場”直播“全縣”。用知識競賽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全縣黨員干部熟讀三本書,補“脾臟”,消化吸收群眾路線理論知識。通過知識競賽平台,使黨員干部找到差距,查到不足,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發展。進一步凝聚共識,堅持與中央和省市同頻共振、上下聯動,以具有洪澤特色的“學習恩來精神、建設湖濱新城”為引領,以深學、細照、篤行為鏡,先行先做,立行立改,錘煉黨性。以此次比賽為新的起點,以賽促學、學以致用,在黨員干部中興起一股“比、學、趕、超”新熱潮,使廣大群眾感受到變化、得到了實惠。
眼中的課堂,舒“肝臟”,看真偉人。組織縣直單位負責人、各鎮黨政正職、執窗服部門主要負責人赴周恩來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和新四軍劉老庄連紀念園等“實境課堂”教學點,接受心靈洗禮,充分學習偉人周恩來實事求是、廉潔奉公的“大無大有”精神及革命前輩堅定信念,英勇奮斗,求真務實,顧全大局,高風亮節的精神。在縣內打造仁和左家樓、西順河二十六烈士墓、共和李紹武墓等教育基地。通過實境課堂體驗學習,從根本上查找“四風”問題,舒“肝臟”,調節黨員干部精氣神志,切實做到聯系群眾,深入群眾,到基層一線,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耳旁的建議,強“腎臟”,聽真聲音。洪澤縣開門廣納諫,引導群眾敢說話、說真話,圍繞新起點上新跨越,召開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代表參加的座談會、研討會,強“腎臟”,收納群眾精氣,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以大湖的情懷回饋群眾,通力打造洪澤好企業,引導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新跨越。召開創業標兵和創業之星座談會,以創業的激情引領群眾,聚力做好洪澤好先鋒,實施全民創新創業,促進新跨越。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以文藝的觸角描繪群眾,同心唱想洪澤好聲音,叫響大湖文藝品牌,助力新跨越。
鼻裡的氣味,潤“肺臟”,聞真健康。為加快建設“美麗洪澤,美好幸福”新家園,洪澤縣除異味濾粉塵,潤“肺臟”,助心行血,通調水道。對全縣廢氣污染源進行“地毯式”排查,明察與暗查相結合,晝查與夜查相結合,巡查與突查相結合多種形式,加大對廢氣污染源檢查力度。針對發現的環境問題,督促企業分析研究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明確時限,倒排工期,落實責任,全程跟蹤企業整改行為,確保整改到位。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控制秸稈露天焚燒,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努力構建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力求還原美好空氣。
舌尖的安全,補“脾胃”,吃真放心。“一飯膏粱,維系萬家﹔柴米油鹽,關系大局”,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洪澤縣致力於完善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機制,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補“脾胃”,調節人體代謝,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以“長”為落腳點,長期抓,長效機制不斷完善。嚴守市場准入機制,嚴把事前指導審查關和跟蹤服務關。量化等級評定機制,健全和完善社會監督和自律體系。啟動比學趕幫超機制,以典型示范帶動引領創先爭優。以“常”為出發點,經常抓,日常監管常抓不懈。軟硬兼施,突出做好學校食堂監管工作﹔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文明餐桌”和“透明廚房”建設﹔張弛有度,加大重點案件查辦力度。以“長常結合”為著重點,長抓常管,專項整治以點帶面。開展農村食品安全、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建筑工地和園區食堂、“地溝油”、小作坊等十大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構建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黨建雲平台供稿——王超 郭靜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