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把握群眾工作五要素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4年05月22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做好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也是執好政的重要基礎。學會做好群眾工作,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一項基本功,也是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堅持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把握群眾工作的真諦,不斷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群眾立場。立場是指觀察和處理問題時所持的根本態度。群眾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隻有站穩群眾立場,我們黨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無往而不勝。成立9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關鍵在於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說話辦事,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看作是實現人民利益的工具。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若只是為了個人的“帽子”“位子”或是囿於某些小集團的私利,“屁股坐歪了”“腦子想偏了”,就會站到群眾的對立面去,無法得到群眾的擁護,最終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

  群眾利益。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工作紛繁復雜,抓住了利益問題就抓住了群眾工作的“牛鼻子”。我們做群眾工作,就是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給群眾以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福利。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醞釀、帶著感情、按照合法程序予以解決。任何一項改革發展措施的制定,都要遵循客觀規律,考慮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兼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避免因決策失誤和方法不當給群眾帶來傷害。解決矛盾糾紛,要走出“擺平”就是“水平”的誤區,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把群眾的思想工作做通,把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兼顧好、處理好。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幫助群眾開辟致富渠道,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群眾感情。真摯而深厚的百姓情懷,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一把鑰匙。這種情懷,要用心去培育、用愛去凝聚、用情去維系。用心培育,就是要一心想著群眾,將心比心,換取真心﹔用愛凝聚,就是要視群眾為親人,對待群眾的困難感同身受,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用情維系,就是要充滿真情實意,放下架子、邁開步子,多到車間班組、田間地頭,與群眾交朋友、做知己,體驗群眾的甘苦憂樂。現在,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網絡、電視、電話已經普及,為開展群眾工作提供了更多載體和方式。然而,這些都無法代替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直接交流。在這種走動交流中,群眾情緒得到疏導、心扉逐漸打開,群眾與干部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感情就會越來越深。

  群眾力量。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當前,社會發展變化很快,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許多棘手的問題,單靠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是想不出好辦法的。實踐告訴我們,越是問題重要,越是事情緊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深入群眾,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營養,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我們要甘當群眾的小學生,辦法少了,到群眾中去尋找﹔工作難了,到群眾中去請教。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們推進工作、發展事業的根本依靠。隻有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克服任何困難,戰勝任何風險。

  群眾向導。黨員干部的一項基本職責,就是動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引導群眾前進。履行好這個基本職責,要做到三點:一是樹立標杆意識,以人格的力量影響帶動群眾。一項決策要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光有一般號召是不夠的,黨員干部必須帶頭實干,沖鋒陷陣走在前面。二是開展積極的思想工作。針對有的群眾注意當前的、局部的個人利益,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長遠的、集體的利益的情況,就“需要在群眾中間經常進行生動的、切實的政治教育,並且應當經常把發生的困難向他們做真實的說明,和他們一起研究如何解決困難的辦法”。要直面熱點難點問題,主動解疑釋惑,啟發群眾的覺悟,給人以信心和希望。三是注意引導群眾的藝術。凡事協商在前,經常溝通,化解意見分歧和抵觸情緒。要採取討論的辦法、批評的辦法、說理的辦法,靠說服而不能靠壓服。隻有這樣,才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一道前進。

  (執筆:李海榮、吳海清)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22日 0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