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蘇市在服務群眾工作中,堅持“以黨員干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的工作理念,大力轉變服務方式,採取“加法”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規定動作”+“特色服務”。各單位在認真履行職能,做好服務基層“規定動作”的同時,根據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先后推出“六點半學校”、“愛心菜店”、“社區工會(幫扶)工作站”、“錯時工作制”、“溫馨話室”等特色服務項目12個。建立以“民情走訪”、“民情懇談”、“民情調研”、“民情日記”、“民情辦理”、“民情反饋”為主要內容的“民情系列”長效機制,經常性組織市四套班子成員和基層干部,深入干部群眾中,開展走訪、懇談、調研等活動,征求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期盼,並記好“民情日記”,就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寫出調研報告,將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及時反映給相關部門和單位,予以妥善辦理。通過回訪、評議等形式,征求群眾對辦理情況的意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
“結對幫扶”+“組團服務”。抓好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每名黨員干部至少聯系幫扶一戶以上群眾。大力推行“團體化”服務,整合服務資源,根據基層需求,組成各種綜合性服務團隊30類380個,切實提升服務效能。在農村,組織了210支、2800人的“黨員干部義務服務隊”,2011年,開展公共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整治等公益活動2.4萬余人次,幫助困難群眾開展田管、秋收、建房、修暖圈、打牧草等義務勞動3.5萬余人次。在社區,成立“功能型”黨支部74個,組織社區和單位在職黨員干部1702人,開展經常性服務社區、服務居民活動﹔成立家政、就業、房屋維修等服務團隊170個,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
“窗口服務”+“上門服務”。大力提高窗口服務水平,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辦公”模式和預約服務、錯時工作、限時辦結等制度,改進和簡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延伸服務平台,組織干部到生產一線和居民家中開展服務。在農村和街道社區干部中建立“全程代辦”制度,2011年為群眾代辦事項22560件。農業、畜牧部門技術人員包村包戶,常年工作在田間地頭和飼養場地,為農牧民提供跟蹤指導、全程服務,成為農牧業生產的“保姆”。農機部門工作人員上門注冊、檢修農機具,上門辦証,每年春耕春播時組織“農機技術服務隊”,活躍在全市100多萬畝農田。公安民警在農忙時節,或對偏遠村隊農牧民、行動不便的城鄉居民,開展送証上門等服務,為群眾提供了極大便利。
(新疆烏蘇市黨建雲平台 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