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服務國資改革大局

馬正武

2014年05月21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密切黨群關系、推進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機遇。作為國資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企業,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誠通”)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經營平台作用,努力為國有資產布局結構調整和國資國企改革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深刻認識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的重大意義

  中國誠通堅持把國有資產經營工作放在全盤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強化對國有資產經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事關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大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為此,必須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進行調整優化,而國有資產經營是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開展國有資產經營,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從而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事關履行企業使命、增強企業競爭力。自2005年6月被國資委正式批准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首家試點企業以來,中國誠通已完成國資委交辦的多個重大資產經營項目,成為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的重要平台,為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揮了關鍵作用。面向未來,中國誠通必須更加重視國有資產經營工作,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經營的獨特優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全面把握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的新機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資國企改革作了頂層設計,為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必須全面把握、贏得主動、佔據優勢。

  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為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積累了經驗。自2005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中國誠通先后12批接收了6戶中央企業和13戶中央企業直屬企業,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了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發揮了獨特的平台作用,同時積累了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寶貴經驗。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鍛煉了隊伍。國有資產經營的工作對象主要是長期虧損或陷入困境的央企輔業資產,需要統籌兼顧協調各方,這對隊伍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國誠通牢牢抓住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契機,以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為重點,以“增實力、敢擔當、在狀態”為目標,對集團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一次大掃除,集團各級領導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全面深化改革為做好國有資產經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空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深化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機遇和有利環境。對於中國誠通而言,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成長空間。

  努力推動國有資產經營工作再上新台階

  面對有利發展機遇和繁重工作任務,我們必須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領導干部進一步改進作風、增強群眾工作能力,推動國有資產經營工作再上新台階。

  從職工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冷靜思考自身定位和央企特色在哪裡,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如何體現,如何深挖潛力、不斷增強競爭力。隻有充分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從職工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回答好這些問題,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經營平台的特殊優勢,打造中國誠通的核心競爭力。

  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成為我們的工作方法和習慣。中國誠通過去20年的發展是各級領導班子與職工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今后保持持續快速發展,仍然需要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可以說,群眾路線是中國誠通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因此,要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使堅持群眾路線成為我們一種自覺的工作方法和習慣,並使之轉化為我們的工作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轉化為推動國有資產經營工作再上新台階的強大動力。

  不斷增強群眾工作能力。當前,群眾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工作對象和職工群眾訴求更加多樣,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強群眾工作能力。一是深入學習和掌握我們黨長期積累的群眾工作經驗和方法,並結合新的實際創新發展。二是深入一線掌握實情,制定穩妥處置方案。尤其是需要現場處置和應急處理時,必須抓住時機、敢於負責,把問題解決在第一線和萌芽狀態。三是進一步提升各級領導班子抓基層、帶隊伍的能力,打造一支能力突出、作風優良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工作隊伍。

  (作者為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21日 0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