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水平,肥鄉作為省級財政貧困縣,在縣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投入資金1450萬,通過增加農村黨建經費、增加農村干部補貼、增加農村干部培訓投入等措施,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基礎,有效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增加農村黨建經費,實行黨建項目化運作。該縣265個行政村中80.4%的農村無集體收入,很多農村基層黨組織陷入“無錢辦事”的尷尬境地,這大大削弱了農村黨組織的影響力。針對現狀,肥鄉在實踐中創新建立穩定規范的黨建經費保障體系。黨建經費立足支部需要、服務基層、專款專用的原則,由縣財政在保持上級轉移支付政策不變的基礎上,按照每村“15000元+6元×村人口數”標准增加撥付,並列入財政預算,在縣委組織部設立專賬,由縣委組織部和鄉鎮黨委共同監管。黨支部建設經費使用范圍界定為4方面14小項開支,主要用於村級黨組織場地修繕、技術培訓、招商引資、發展“一村一品”產業等。為充分發揮資金“酵母”作用,對經費實行項目化管理,村級黨組織根據農村黨建重點、難點和創新工作,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經村黨員會、群眾代表會討論,選出符合村情實際的黨建項目。項目確定后,填寫《肥鄉縣農村基層黨建項目申報書》,並報鄉鎮黨委申請立項。鄉鎮黨委召開黨委會或項目論証會對村級組織上報的黨建項目及其所需經費進行研究論証,對於符合立項條件的,及時批准立項。黨建項目審批后,由村級黨組織制定實施方案,並採取定事項、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定時限“五定工作法”,確保黨建項目落到實處。項目完成后,由村級黨組織提出驗收申請,鄉鎮黨委對照黨建項目具體標准進行檢查驗收,驗收結果報縣委組織部備案。黨建重點項目由縣委組織部進行復查驗收。驗收合格后,鄉鎮及村有關人員到縣委組織部核准報銷黨建項目經費。今年以來,全縣共申報實施黨建項目800余個,核實報銷黨建項目資金400余萬元,顯著提升了農村黨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天台山鎮天台山村堅持民主決策,多次召開會議,謀劃實施黨建項目,實施了活動場所整修項目,建成了高標准的黨員活動室和多功能培訓室。利用黨建資金積極爭跑項目,爭取了總投資1520萬元的污水管網項目,鋪設26條村內道路的污水管網﹔積極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增加農村干部收入,推進待遇報酬制度化。為提高農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肥鄉在“一定三有”基礎上,加大財政投入,推行了支部書記待遇報酬制度化。出台了《肥鄉縣村級黨組織書記工作報酬待遇暫行規定》,著力提高村黨支部書記收入,同時適當提高其他“兩委”干部的經濟待遇。對全縣265個村支部書記的經濟待遇實行基礎補貼、績效補貼、養老保險相結合的方式。基礎補貼由縣委組織部按季度統一發放到村支書銀行卡(折)上,績效補貼由鄉鎮黨委根據村黨支書的任職年限、任職村人口數和實績考核結果,確定具體數額。因工作突出獲得縣級表彰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基礎補貼從次月開始上調5%,市級表彰上調10%,中央和省級表彰上調20%。制度推行以來,全縣265個村支部書記收入由原來的每人每年平均7600余元增加到15000余元,增長近106%。為解決村干部后顧之憂,連續任職滿15年的村支部書記,可在60歲時辦理退休,所需繳納的養老金由個人和政府按比例共同承擔。縣財政為其他“兩委”干部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提供補貼。800余名符合條件的村“兩委”干部在辦理新農保、新農合時享受了政府補貼。農村干部崗位吸引力明顯增強,不少外出務工經商的優秀人才主動回村競選村干部。
強化農村干部培訓,提高農村干部能力。為提高農村干部綜合素質,縣財政每年列支專項培訓經費80萬元,加大培訓力度。縣委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農工委、縣委黨校、縣扶貧辦、農牧局、財政局等部門組成的農村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制定培訓方案,謀劃培訓措施,從學習培訓的時間、內容、進度及學員考核等方面都做出具體規定。縣委高度重視農村干部培訓,縣委書記、縣長、副書記、組織部長等縣委領導每季度為農村干部授課一次。不斷優化培訓形式,採取課堂教學與社會調研、考察學習、專題研討相結合,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網絡教學、案例教學相結合,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水平。既把專家請進來,又讓干部走出去,先后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於建嶸,江蘇宿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張惠春等多名專家教授來肥鄉授課,並組織支部書記到江蘇華西村和對標的安徽肥西縣等地參觀學習,開闊眼界。今年以來,全縣共組織各種形式的農村干部培訓32期,累計培訓8000人次,農村干部綜合素質得到初步提高。
(河北省肥鄉縣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