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的“四風”到哪裡找?宿遷市圍繞“查改不滿意、追求更滿意”主線,從一件件群眾“不滿意”、“急難愁”的事項入手,由表及裡查找、解決“四風”問題,贏得了群眾的叫好聲。截至目前,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征集意見建議3415條,即知即改466項,辦結283項。
站在百姓的視角,往往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風”景
習慣於呆在辦公室,用會議落實會議,用上網代替上門,工作不接“地氣”、決策脫離實際,但往往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這是眼下一些機關干部患上的“慵懶症”和“自戀症”。
讓這些“朦朧派”的干部照個“清晰像”,民心民聲無疑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宿遷市開展角色換位大體驗,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走出機關看機關、站到“窗外”看服務,從“外”向“內”看,採取“微調研”、“飛檢”等方式一沉到底,從老百姓的視角,從“下”向“上”看,切身感受民情民意。
“俺們集中居住區去年8月份就交付了,現在用的還是施工電,不僅價高,而且電壓不穩,家裡電器燒壞了不少……”3月20日上午,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的突然“造訪”,對於泗洪縣歸仁鎮江韓新村集中居住區的村民來說是個“驚喜”,大伙紛紛圍攏過來,一場民情懇談會在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中就開始了。聽著村民們的 “鬧心事”,看著未鋪好的道路、未安好的樓梯扶手,藍紹敏現場逐一交辦,當晚就有了結果。
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在藍紹敏看來,問題背后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為什麼集中居住了半年,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為什麼群眾反映這麼強烈,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為什麼書記不去調研,問題就得不到解決?”在3月28日的市委常委學習交流會上,藍紹敏發出了這樣的追問。“說到底是少數黨員干部對群眾呼聲置若罔聞,是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在作怪!”
像這樣的“四風”怪景,不沉到最底層是很難看到的。宿遷市黨政領導干部把“微調研”、“飛檢”作為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途徑,通過一場場隨機性的田間“露天會”、車間“站談會”,把藏著掖著的“四風”問題一一“揪”了出來。
“通過換位體驗,不僅使我們時刻不忘自己來自哪裡,更在與群眾的交流中,了解到許多‘在你則小、在他則大’的困難和問題。” 3月18日,市長王天琦在市政府黨組學習交流會上動情地說。
先入“心坎”,方能聽到“心聲”
要想聽到真聲音,就要讓群眾對你“掏心窩”。宿遷市注重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中“以情動人”,讓群眾敞開心扉傾訴“不滿意”。宿豫區曹集鄉天同庵村有3個村民小組往年都因灌溉用水困難而“鬧心”,如今這個“鬧心事”卻變成了備受村民稱道的“快心事”。曹集鄉推行“一員挂百戶、一卡連民心、一表征民意、一本記民情、一車通萬家”的“五個一”工作法,做到干群“連心”村不漏組、組不漏戶。通過入戶走訪,和其它被征集上來的“不滿意”一樣,鄉裡不僅拿出了解決灌溉問題的方案,還張榜公示整改進度,現在電灌站正在緊張建設,5月中旬就能投入使用。
8小時內履職盡責在單位、8小時外服務奉獻在社區。宿遷3.68萬名機關在職黨員在服務社區中“面對面”聽取居民意見。9.1萬名黨員干部到20.4萬戶低收入農戶“串門走親戚”,隨著一次征求意見、一次排查摸底、一次項目考察、一次生產勞動等“四個一”活動深入下去,一件件群眾“不滿意”事項隨即被“打撈”上來。在市農開局,筆者注意到這樣一份意見清單:送錢送物難除貧根﹔有些惠民項目規劃隻聽鎮村干部意見,忽視群眾聲音﹔有的科技示范項目一味追求新、奇、特,往往成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像這樣富有“地氣”的“真聲音”,不向群眾捧出真心是難以聽到的。
聽“風”,我們一直“在線”
“您好!請問對為您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滿意嗎?”“態度挺好的,辦理很及時。”在宿豫區民意訪評中心,你隨時都可以採擷到這樣的鏡頭。該區通過電話回訪、調查整改、通報考核,對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單位服務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該中心負責人陳軍說:“以企業客服中心的運行機制開展機關服務滿意度回訪,就是要讓每一名黨員干部以企業待客的理念善待群眾。”
聽取意見不在一時之功,關鍵要有動態征集機制,而“網點四風”無疑優勢明顯。宿遷市依托各類平台征集“不滿意”,綜合運用網絡問政、12345政府服務熱線、宿遷之聲、群眾路線網等平台,致力於打造一個“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對群眾“不滿意”做到隨呼隨應。每月一期的“全媒體政民互動”活動在該市更是深受廣大網民的歡迎,由一名市領導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上線與網民互動,通過連線交流、現場反饋、事后評議、追蹤督查,目前3期活動下來,征集問題1500余個,問題整改群眾滿意率達90%。無獨有偶。沭陽縣、泗洪縣也分別開設“百姓問政”電視專欄、網上“民聲直通車”等渠道,構建了“網上聽取不滿意、網下追求更滿意”的政民互動格局。
征集民意的大門“不設檻”
“我們小區六樓白天上不了水,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我們請水務局長來住上幾天如何?”“可以!我明天就去。”面對群眾的麻辣“邀請”,水務局長響亮回應。4月1日晚7:30,泗陽縣 “請您提意見”走進廣場電視直播活動一開場就辣味十足。14家“實權”部門的“頭頭腦腦”齊刷刷地坐在聚光燈下,接受全縣人民的“挑刺”。一個個尖銳問題相繼拋到台上,相關責任單位一一坦誠“接招”,“真開門”的態度贏得了群眾的喝彩聲。
像這樣不設門檻、直面民意拷問的接“地氣”方式,在宿遷市聽取意見的項目表中還有很多,比如,“請您評作風”機關互評會就是面向市直機關單位的一次作風“家底”大盤查。市委督導組分頭到所督導單位,隨機確定評議代表,現場填寫評議表,通過市直機關相互評、縣級機關評市直機關,對所有市級機關單位作風情況逐一過堂。一名機關干部感慨地說,以往機關單位之間征集意見還要求簽字蓋章,導致空表“滿天飛”,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背靠背、實打實。
“真開門、開大門,堅決打破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讓想進門的群眾進得了門。同時,更要主動找上門、把群眾請進門。”市委書記藍紹敏在“一把手”約談會上發出了諄諄告誡。活動開展以來,藍紹敏接連召開8場不同層面的征求意見座談會,共征求意見建議132條。這樣的座談會,大多是主動找上門、在基層一線進行。
“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即知即改3條,即知即改典型案例是……”4月22日下午,在宿遷市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教育實踐活動“一把手”推進會上,一段隻有9分鐘的“視頻通報”讓各單位問題排查、即知即改情況一覽無余,看得在場的33家單位“一把手”靜心屏氣……
宿遷市堅持邊學邊查邊改,要求各單位對征集到的“四風”問題逐項分解交辦,明確責任主體和整改時限,重點項目由“一把手”領銜,每月兩次上報《“四風”問題排查單》和《即知即改成績單》。市委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在媒體開設“聚焦四風、即知即改”專欄,定期“晾晒”各單位即知即改成效,目前已公示115件即知即改事項,讓工作進展遲緩的單位“一把手”臉上“挂不住”、責任人“坐不住”、問題“留不住”。
在查改不滿意、追求更滿意的路上,宿遷一直在努力。
(宿遷市黨建雲平台 林鬆 馬康 供稿)